[第1课] 举手示月

主题:针对 “民族问题”认识上偏于狭隘的传统误区,借助佛经“指月”典故,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叙述中,给出中央十二条从国务视角规定的民族问题概念(第四条):“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发展,也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以此为下边各讲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2课] 格物求真

主题:着眼于民族问题包括的“自身发展”,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握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的综合素质,努力造就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从根本上保障各民族走向共同繁荣。逐条涉及中央十二条之十、之十一、之十二。

[第3课] 防微杜渐

主题:着眼于民族问题包括的“三个关系”,从法律政体上进行制度规约,以实现对民族与民族、民族与阶级和国家之间关系的良性调控,在确保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团结、互助基础上,构建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逐条涉及中央十二条之七、之八、之九。

[第4课] 聚焦特征

主题:针对“民族问题”认识上的浮泛传统,强调“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是与一般社会问题比较而言的族性特征之一。对其理解不应仅仅停留于哲理层面的“无处不在”,而应进一步从民族问题事理层面切入,聚焦相关问题的民族认同及其感应状况,从族际社会动员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其“普遍”性。初步涉及中央十二条之一的具体内容。

[第5课] 拼熔皆短

主题:针对 “民族问题”认识上的短视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解读“民族问题的长期性”。立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历史规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回应简单化的“拼盘”和“熔炉”联想比附,弄清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与各种短视立场的思路或政策模式的区别。具体涉及中央十二条之二、之三的内容。

[第6课] 错节盘根

主题:针对 “民族问题”认识上的简单化观点,以俫人识别为例,从调查、研究、协商、确认环节,具体接触民族工作的复杂性;从而联系国内外民族社会实际,在深入揭示民族共同体与社会实在的多维结构中解读民族问题的两重性及其转换规律,强调民族问题的社会根源、生成机制、演变过程、处理形式等方面的复杂性。再次涉及中央十二条之一的内容。

[第7课]主权所系

[第8课] 一发千钧

主题:以红军长征故事为例,具体分析民族问题系统特征的转换生成规律,从而在“社会总问题之一部分”的高度上认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第9课] 五彩七韵

主题:在完成具体解读的基础上整体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理论政策体系,并具体涉及中央十二条之五的内容。继而由“指月”典故联系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和谐发展现状,以“四个模范一个凝聚力的体现”和“七个八”概括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经验” 回扣中央十二条的和谐精神,形成“民族大义十二和”结语。

广西民族大学公开课:民族和谐发展情趣建导课堂

学校: 广西民族大学

讲师: 龚永辉

集数: 9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社会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理论与政策》为基础,结合普通院校通识通选或自由选修课程的需求略作调整,紧紧围绕“民族问题”核心概念展开,完整内容依然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课程内容为九讲,具体讲题如下:举手示月、格物求真、防微杜渐、聚焦特征、拼熔皆短、错节盘根、主权所系、一发千钧、五彩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