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周口店遗址与人类起源

主题:北京周口店遗址1921起进行多次发掘,1929年发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遂成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1930年在龙骨山顶部又发掘出生活于两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但是这些重要人骨化石在抗日战争期间失踪,成为离奇谜案。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北京猿人、新洞人、山顶洞人是一脉相承吗?是现代中国人的先祖吗?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

[第2课] 半坡遗址与史前社会

主题:西安半坡遗址是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仰韶文化重要遗址之一,并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发现有房址、窖穴、窑址、壕沟、墓葬等遗迹,以及碳化粟粒等农作物遗存。其中内外两重壕沟的布局结构,显示出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内部已经出现了层级分化,人人平等的原始共产主义制度开始动摇。

[第3课] 磨沟墓地与齐家文化

主题:磨沟墓地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葬以竖穴偏室墓为主,埋葬方式包括一次葬、二次葬、二次扰乱葬和人骨推挤现象等,明显存在多次使用与多次合葬过程。合葬墓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家庭合葬,揭示出多种婚姻家庭形态。出土遗物丰富,包括中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揭示出齐家文化复杂的社会结构以及与中原文明交互作用。

[第4课] 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

主题:传世文献记载中国古史的第一个朝代是夏王朝,然而因其语焉不详受到后世学者的质疑。20世纪50年代末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寻找考古学上的夏文化提供了契机,大型宫殿建筑群、青铜礼器群等高规格遗迹遗物的发现,使人们相信这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并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二里头文化的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二里头遗址被基本看作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

[第5课] 殷墟遗址与甲骨文

主题: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此作为商朝中心近300年,可谓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城之一。“一片甲骨惊世界”, 100多年前寻找甲骨的风潮撩开了殷墟的面纱,止目前殷墟发现甲骨达15万片之多,单字4500多个,从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看,其已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 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第6课] 周原遗址与钟鸣鼎食

主题:周原作为周人重要发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祗的圣地,一些重大国事活动都在此举行,西周灭亡以后,岐邑毁于兵火,但周人在周原的活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西汉以来,周原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数量多,造型美,铬文珍,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丰富多彩、内涵深邃的的青铜器,是当时礼乐森严、“钟鸣鼎食”的生动写照。

[第7课] 西山遗址与早期秦文化

主题:遗址位于甘肃礼县县城之西、西汉水北岸的山坡上,其北为鸾亭山遗址,东距大堡子山遗址13公里。2005年—2006年作了考古发掘和调查,取得一系列重要收获:发现了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三鼎两簋秦人铜器墓;发现了秦人营造最早的城邑;发现了秦人最早的畤祭遗存——西畤。这里很可能是秦人的早期都邑——西犬丘。

[第8课]石人子沟遗址与东天山古代游牧文化

[第9课] 兵马俑与秦始皇陵

主题: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将一个混沌不清的王朝以清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百戏俑、奏乐俑、文官俑、圉人俑、兵马俑等形式多样的秦俑系列面世,使得2000年来秦文化以及秦始皇帝的朦胧面纱得以揭开。秦始皇陵的设计是秦始皇帝本人治国理念的体现。

[第10课] 西汉帝陵与汉文化

主题:11座西汉帝陵与汉长安城是西汉200年文化的精髓所在,陵寝形态的发展演变与汉文化形成亦步亦趋,以汉文化为纽带的帝国理念从此深入人心。

西北大学公开课: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

学校: 西北大学

讲师: 钱耀鹏,陈洪海,赵丛苍,王建新,段清波

集数: 10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历史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课程简介: 以中国考古学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发现及西北大学考古学专业的重大课题进展为主线,选择北京周口店、安阳殷墟、秦始皇陵等为主要内容,基本贯通中国古代历史进程。这些重大发现,可以生动地揭示中国历史的连续发展特点,以及中华文明的特质。宗旨在于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