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物质观之一

主题: 李海洋教授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款款道出平凡生活中的深刻哲理,通过生动有趣的“吃鸡”的例子,引出了辩证唯物论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继而给大家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列宁的形象及其物质定义。“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用极富禅意的例子,讲述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并结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告诉大家,生活需要“慢”下来。时光不能倒流,“蝴蝶不能重新再回到幼虫中去”,要珍惜当下。并以微博故事“老爸跑车录”讲述有限与无限的关系,给予大家无数温暖和感动。

[第2课]物质观之二

[第3课] 意识观之一

主题:“蟋蟀、蚂蚁、海豚、大象”,惟妙惟肖的动物形象与人类对比,证明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草根、社工、达人、蚁族”,贴近生活的语言变迁,揭示出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食指上有最灵敏的传感器”,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述了人脑的进化。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哲学阐释中又有什么深意呢? “辣的跳”的亲身经历又富含什么生活哲理?李海洋教授将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生活化、通俗化,作出了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讲授。

[第4课] 意识观之二

主题:人人都有意识,但是意识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李海洋教授撷取了平凡生活中的生动事实,形象地说明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积极反映特别是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在年轻设计师王敏的设计规划方案中,体现为美轮美奂的北京奥运建筑“水立方”。它在2012年伦敦奥运中又神奇地主宰了不同的人们光荣的获得或梦想的破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它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中竟然让“章鱼保罗”成功地客串了一回精准得可怕的预言家。

[第5课] 实践观之一

主题:客观世界仅仅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吗?枣红马背上的宋朝骑士为何郁闷?只因自行车闯入镜头。自然演化能产生一匹马,但怎能演化出自行车。李海洋教授从拍摄古装戏穿帮,引出了辩证唯物论对哲学难题的重大突破——以实践为基础解释世界。实践虽然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却不是人的精神活动,而是有意识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为什么高于认识?就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将主观转化为客观的直接现实性。没有实践,奇思妙想只能是海市蜃楼。而通过实践,人们就能够建造仙山琼阁。

[第6课] 实践观之二

主题:人类实践既规模宏大,又千差万别,但究竟分为哪些最基本的形式呢?农民种田,工人做工;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百亩均产破纪录,屠呦呦的青蒿素医好南北回归线间上亿人;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样的大事件,它们都属于什么样的实践方式?李海洋教授娓娓道来,让人耳目一新。人们要进行物质生产,动物也在勤劳地觅食,为什么“啄木鸟”对树干的一啄只是自然界的内部关系,而木匠的一凿则凿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李海洋教授的精彩解说,令人豁然开朗。

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平凡生活中的深沉智慧——辩证唯物论

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讲师: 李海洋

集数: 6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哲学

课程简介: “平凡生活”与“辩证唯物论”,谁又能将二者相联系?一个是日常琐碎,一个是哲理深邃。李海洋教授用生活中的趣闻琐事,将平凡生活中的深刻哲理娓娓道来。吃烧鸡也能吃出哲学意识?微博小故事也看得出哲学内涵?蚂蚁搬家和人的劳动有多大的区别?水立方的建造反映了什么看不见的观念?校园里的啄木鸟不停地工作,却只是自然界内部的忙碌,而校园木工的一凿之下却凿出了社会关系……这些平凡生活中的小趣事,竟然蕴含着辩证唯物论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