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王船山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

主题:介绍王夫之艰难困苦、壁立万仞的生平事迹,分析王夫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对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历史剧变的分析,揭示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产生的历史根源;梳理早期启蒙的两条不同路径,论述王门后学的叛逆思想所代表的新兴市民阶层对传统道德的反叛和破坏,从而揭示传统道德发展的危机;阐述明清之际思想家在救亡的思想指导下对历史局限性的超越,揭示他们的学说包含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指出两条路径各自的特点,阐明王夫之在这一启蒙思潮中的历史地位。

[第2课]理气实有论

[第3课] 理欲合性论

主题:介绍王夫之的人性论思想和理欲观。他对宋明理学的人性二元论有所继承和发展,提出理欲合性的观点,认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并不对立,义理之性就是气质中之性,坚持下愚所不能废理,而上智所不能灭欲;指出人性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要求人们抵御不良习气,做到习成而性终不成;他肯定人的感性需要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在人的存在和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明清之际的其他学者一道,批评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是对人的生命的戕害,对破除人的感性需要问题上的蒙昧主义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第4课] 成身成性论

主题:介绍王夫之的人生观。他认为人的完善不仅仅是心性的完善,还包括身的完善;提出了相天造命,与天争胜的观点,强调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肯定人的主体价值;指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着,而在于生命所承载和实现的道义,生可载义,义以立生。因此,人应该“以身任天下”;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就是华夏民族独立自主的复兴。这种人生观重视人的感性生活,把人的完善从超越的层面拉回到现实生活,他肯定每个人都能够相天造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平民意识的觉醒。重视人的感性存在的思想倾向,必然引申出对个体存在的肯定,其中包含着早期启蒙的因素。

[第5课] 义利价值论

主题:介绍王夫之的价值观。他对传统的道义论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立人之道为义,生人之用为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他论证了义与利相互关系,肯定利中有义、义非不利、义不离利、利不离义。王夫之对“义”做了三个层次的划分,认为民族的兴亡是古今天下之通义,君臣纲常为一时之大义,而个人的操守只是一人之正义;坚持不能以一人废一时,更不能以一时废千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君臣纲常。这种价值观具有浓郁的理性主义色彩,能够启迪人们恰当地摆正义与利的关系,与明清之际其他学者对功利的肯定的思想一道,形成了批判传统道义论的思潮。

[第6课] 民族爱国论

主题:介绍王夫之的民族爱国主义思想。他坚持夷夏之大防即民族的区别是文化、文明的进步程度的差异,汉族也是由夷狄发展而来的;坚持各民族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都有发展自己的经济文化的权利,彼此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尔我不侵;认为政权可继、可禅、可革,唯不可使夷狄间之。终其一生,他都在寻求民族自立自强之路,梦想着恢复华夏民族自己的政权。他强调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并以此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对“天下无不是底君”之类的蒙昧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刻地批判,是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中批判君主专制主义学说中的重要代表,对近代变法与革命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公开课:船山哲学与中国早期启蒙思潮

学校: 湖南师范大学

讲师: 张怀承

集数: 6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哲学

课程简介: 王夫之(船山)是中国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是当时出现的早期启蒙思潮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哲学全面的继承者和总结者。他的一生艰苦卓绝,在明清革鼎之时,怀抱“刘越石之孤忠”,始终坚持反清的立场,探寻着民族复兴之路;继承“张横渠之正学”,对程朱陆王和佛道两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本课程从王夫之与中国早期启蒙的关系、理气实有论、理欲合性论、成身成性论、义利价值论和民族爱国论等方面阐述他的思想内容,揭示其中包含的启蒙因素,论证其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分析其思想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