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唐诗艺术概论

主题: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唐诗艺术成就是怎样取得的?唐人写了多少首诗?其中哪些诗人创作量最高,诗名最大?唐代帝王对诗人、诗歌是什么态度?广大受众是如何追捧明星诗人的?唐诗各个时段各有什么特点?唐诗和宋诗的主要区别何在?这一讲为你回答这些问题。

[第2课] 唐诗的情景

主题:从天人合一到情景合一,从追求生命存在之真到追求生命样态之美,“情”、“景”两大核心元素在唐诗中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和表现。这一讲即从主观之情与客观之景入手,带你观赏唐人对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哀景哀情和乐景哀情的比照映衬、情与景的相互含纳和以景结情的妙用。

[第3课] 唐诗的比兴

主题:比兴是中国诗歌最古老的表现手法,发展到唐诗,这种手法又多样展开,呈现出勃勃生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曲喻,使唐诗活色生香;而兴寄的妙用,更使得唐诗婉转附物,整体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形成含蓄深婉的艺术境界。这一讲即以若干实例,对唐诗的比兴手法和艺术功效予以具体解析。

[第4课] 唐诗的语言

主题:诗自语言始,又至语言止。没有语言,就没有诗歌艺术。这一讲即从唐诗语言切入,探讨它的自足性、视觉性,看它在明快与含蓄两极间如何对接,看它在字、句层面如何锤炼和变化,看它如何“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第5课] 唐诗的立意

主题:意是诗歌的灵魂和主帅,立意能否深、新、奇、巧,直接关系到诗歌格调的高下和意境的深浅。优秀的唐诗或力翻旧案,或更新视角,或迁想妙得,或抑扬见意,以致于意不惊人死不休。通过这一讲,我们可以对唐诗的立意获得更深切的体悟。

[第6课] 唐诗的结构

主题:结构是诗歌的骨架和筋脉,要有好的结构,既要注意安排布局,也要在适应外结构的同时,注意内结构的营造,注意开篇、结尾、过渡照应与起、承、转、合的使用。同时,还要善于变化,宛曲其意,在有限的框架中生出无限的诗思。通过这一讲,可以了解唐人是如何做到“诗有恒裁,思无定位”的。

[第7课]唐诗的剪裁

[第8课] 唐诗的技巧

主题:唐人作诗是讲技巧的,但绝不炫弄技巧。他们往往是“始于用巧,终于以不巧为巧。”这一讲选取若干诗例,具体解析唐诗创作中的聚焦法、发散法、逆进法、从对面写来的悬拟法,看他们如何在短短的诗行中运用神思,腾挪变幻。

[第9课] 唐诗的意象

主题:唐诗之妙,妙在意象。这一讲既辨析言、意、象三者的关系,又以象喻性、描述性意象为重点,通过“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晨钟云外湿”、“花非花,雾非雾”等诗句的分析,了解其意象的构成方式、意义内涵和朦胧特点。

[第10课] 唐诗的时空

主题:时间、空间是一切物体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诗歌描写的主要对象。通过这一讲,我们可以了解:唐诗中的时空无所不在,表现各异,千里、万里、高山、大漠,是唐人喜用的空间词语,流水、落花、秋叶、黄昏,是唐人乐道的时间意象,而无论时间空间,无不渗透唐人的生命情调,甚至表现出一种夐绝的宇宙意识。至于唐诗中的心理时间,则借助感觉的快、慢,展示出一道别样的风景。

[第11课] 唐诗的声律

主题:声律是近体诗创作的规则,它通过对篇制、用韵、声调、对偶诸方面的要求,营造一种整齐精当之美、节奏和谐之美、错综变化之美、形式对称之美。从齐梁的永明体到唐代的近体诗,发生了声调、黏对、构形诸方面的显著变化,而在其内里,则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简约、追求和谐的精神。

[第12课] 唐诗的对偶

主题:中国文化讲究对称中国诗歌讲究对偶,发展到唐代的近体诗,基于对称美的对偶艺术便达到了极为精纯的境地,双声对、叠韵对、连绵对、回文对、隔句对、当句对、流水对……花样翻新,层出不穷。通过这一讲,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对偶的基本知识,工对与宽对、正对与反对的区别,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对偶改变创作思维方向的作用,由此获得对此一艺术形式的深层解会。

武汉大学公开课:唐诗艺术

学校: 武汉大学

讲师: 尚永亮

集数: 12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文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选取唐诗艺术的若干重要关目,如情景、比兴、语言、立意、结构、剪裁、技巧、意象、时空、声律、对偶等,予以集中而深入的解说,重艺术赏析,更重创作脉理的探寻;重文本解读,更重理论概括。希望通过12讲,使学生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对唐诗的审美欣赏中达致对唐诗不同艺术特点的深层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