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1876年到1900年

主题:本集课程讲述了1876年到1900年,美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的时期。1876年为美国获得独立战争胜利,发表《独立宣言》(1776年)一百周年。在这一时期的经济改革中,教授深入探讨了美国内战、工业化等重要因素对经济转型的影响。

[第2课] 经济改革时期

主题:本集课程继续讲述美国1876年到1900年,经济改革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因素。其中涉及铁路产业、汽车产业在带动各产业发展中的涟漪效应;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商业;以洛克菲勒、卡耐基为例,解释了三种商业模式,以及如何看待当时的商业巨头们;最后,阐述了意识形态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第3课] 国内政治 (1976-1996)

主题:本课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1976到1996年,经济革命发生的同一时期,政治领域发生的变化。这一时期,经济革命带来了诸多例如失业、贫困、垄断等新的社会现象,政府机构为什么不能有效应对;政治压力集团如何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如何运作;三权分立的制衡在什么时候会被打破;移民问题,等等。

[第4课] 国内政治 II

主题:本课从具体的角度,举例1882年《排华法案》以说明移民问题。该法案禁止中国人移民美国、不允许中国人加入美国国籍。这是美国政府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针对特定民族限制移民。举例1887年《州际商务法》、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解释垄断问题。

[第5课] 应对经济改革——本土印第安人

主题:本课讲述了美国工业化带来的消极方面的社会影响之一 —— 美国本土印第安人在经济革命中付出的高昂代价。涉及的概念有:苏族人,小巨角战役,鬼舞,海伦·亨特·杰克逊,亨利·道斯,《道斯法案》,去多元化,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等。

[第6课] 应对经济改革——非裔美国人

主题:内战结束后,战争的焦点开始聚集到废除奴隶制上。林肯总统发表了奴隶解放宣言,其内容在1865年的第13次修正案中得以实现。激进派共和党人认为仅仅维护住联邦是不够的,重获自由的美国黑人同样要获得一等公民的身份。正是他们推动着第13、14和15修正案。

[第7课] 应对经济改革——农民

主题:本课讲述了美国工业革命、经济改革期间,社会上受到影响巨大的第三个弱势群体——农民,是如何应对这场革命的。他们面临着生产过剩的问题,成本-价格压力,他们尝试组织起来,进行反抗,为此,他们成立了美国农业保护者协会“格兰其”。

[第8课] 进步主义(1900-1917)

主题:本课介绍了工业革命后,1900到1917年这一对当代历史最有影响力的革命时期之一,被称为“进步时期”。进步时期指一系列旨在改革现有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从而使工业革命的弊病最小化,其利益最大化的活动。

[第9课] 国家层面的进步主义I

主题:本课就垄断企业管理这个共同的问题,提到了三位历史上所说的“进步派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和伍德罗·威尔逊——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为下节课对他们的政策和行为的探讨分析提供背景知识,以形成对国家层面上的进步主义更明晰的认识。

[第10课] 国家层面的进步主义II

主题:本课为国家层面的进步主义的第二部分,接上一课,继续通过对罗斯福、塔夫脱、威尔逊三位“进步派总统”的执政理念和政策进行阐述,涉及“新自由”、大政府、新国家主义等理念。

[第11课] 美国外交(1889-1914)

主题:从美国建国以后,也包括从1898年美西战争,到1914年一战开始这段历史时期,美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倾向于孤立主义,即强调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然而,美国也一直同时存在另一种不同的倾向,即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指在自己国家制度完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条件下,为了国家利益,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接下来签署了巴黎合约,这些都标志着美国从孤立主义逐步过渡到国际主义,崛起成为世界大国。

[第12课] 美国和一战

主题:由于巴尔干战争和一战的爆发,1914年出现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战争使得美国走出了经济衰退,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威尔逊希望建立一个机构,用外交手段斡旋解决争端,以防止另一次世界大战——一个永久的国际和平机构,“国际联盟”。

[第13课] 一战后果

主题:一战结束后,威尔逊带着他的国际联盟方案来到欧洲。威尔逊完全寄托于国际联盟 ,然而美国国会并不是都支持威尔逊的条约。威尔逊的任期一直到1920年的大选,他的条约从未被美国通过,美国在条约的达成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却不会成为签订国之一。二三十年代的战后美国社会,存在种族主义和仇外情绪,包括红色恐慌,并出现了3K党。文学上出现了海明威、斯泰因和菲茨杰拉德等“迷惘的一代”。

[第14课] 女权运动(一)

主题:1848-1930的女权运动,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本课涉及运动的起源、新的策略和目标。广义上说,女权主义指的是妇女拥有同男人同样的自我表现机会,有同男人一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由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女权主义毫无意外地偏向右倾保守。

[第15课] 女权运动(二)

主题:本课程主要讲女权运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中,即其策略和目标的转变,有三大方面的发展推动了这一转变:工业化、进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在第三阶段,宪法第十九项修正案在联邦层面赋予女性投票权利。

[第16课] 大萧条时期(1929-1940)

主题:经济大萧条指的就是经济低迷,同时也涉及到妇女运动,大萧条从某种意义而言暂时阻断了妇女运动。大萧条给美国带来了深远的伤害。股市崩盘,标志了美国经济绝非20年代人们想的那么繁荣。各种社会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

[第17课] 大萧条时期 (二)

主题:赫伯特·胡佛是首位应对此次大规模经济萧条的总统,本课将介绍胡佛的背景、奋斗史、思想和信念。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坚信美国的未来,要依靠他所谓的进步个人主义。他极度反对救济,其政府拒绝一切创新和改变。胡佛是个理想主义者,丝毫不想改变自己的立场。相比之下,罗斯福则是个实用主义者。

[第18课] 新政(1933-1941)

主题:与胡佛相比,罗斯福拥有与人民心意相通、相互联系的能力。他是首位在全国范围使用广播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新民主主义,也就是指中央集权的大政府,即政府在必要的时候调控经济。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一位民主党人士,将这整个思想向前推进,包括中央集权制、经济调控、特别是福利国家。

[第19课] 新政 (二)

主题:在新政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罗斯福最初在金融业、农业、工业方面做出的努力起到了复苏经济的作用。他为了恢复农业发展,他在1933年推行了《农业调整法案》。他试图通过减少农作物数产量,减少供应量,以提高农作物价格。同样在1933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颁布的又一部法案。其主要思想是重建竞争机制,他相信竞争可以在第三产业中带动经济复苏。

[第20课] 新政 (三)

主题:罗斯福新政后期偏向左倾,一项最重要的项目就是以工代赈,罗斯福采取的做法是我们所谓的直接救济。罗斯福在任期间,在20年代推动社会发展的女性开始努力在政界产生影响。

[第21课] 新政的重大意义

主题:新政结束的关键是世界危机问题。1930年发生了所谓独裁者的崛起,紧随其后的是帝国主义扩张,1939年二战爆发,美国也被卷入这场战争。讽刺的是,是二战最终结束了大萧条,而并非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确实缓解了状况,解决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但它却没能使美国摆脱经济萧条。二战证实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理论,人民要通过消费来走出大萧条,二战带动的国内外的军火需求,结束了大萧条。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福利国家的创始人之一,指的是是政府运用自己最大的权利和财政收入,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另外,他还是组织化社会的创始人之一。大萧条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这种“以集体的方式做事”的概念,罗斯福将这种组织概念带入了政府。

[第22课] 美国加入世界大战 (二)

主题:在三十年代,美国实际上并不想被过度卷入到亚洲或欧洲的战争中,直到三十年代末,虽然大多数美国人坚持孤立主义,罗斯福等人却开始意识到美国面临的真正威胁是什么。他首先看到一些强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而罗斯福坚持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信仰体系。在罗斯福看来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体制需要开放的市场,所以如果日本、德国、意大利成功,美国经济就会遇到问题。亮点:看美国历史老师如何讲解二战之前的美中日军事贸易关系,角度不同,历史也大不一样。

[第23课] 二战及战后世界

主题:从1937年开始对华战争起,日本在东亚扩张势力,罗斯福深受其苦,美国和日本间的关系下滑。日本重申她在太平洋的地位,罗斯福为了制裁日本,增加了禁运的项目,关闭了巴拿马运河,冻结了日本所有在美国的投资。1941年12月7日爆发了珍珠港事件,这场袭击使得美国别无选择只得加入战争,导致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这场战争加速了大萧条的结束,也将整个社会同二战后期联系起来。消费者主义出现,经济繁荣带来了婴儿潮,人们进入科技革命。

[第24课] 战后世界(1945-1963)

主题:二战作为催化剂,不仅实现了经济复苏,还带来了战后繁荣,推动了科学及医学诸多突破。在医学方面,最关键的突破就是血浆技术,一旦全血被分离,血浆就会储存在血库,这样就可以为战争中受伤的需要进行手术的人提供需要的血浆成分。这个突破还有社会方面的意义,输血就是储存血液然后拯救生命,这是唯一关键的血型与性别、人种、种族、宗教、阶级、受教育程度无关。二战还引发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及人口变化,二战期间,大量人口涌入有国防工业的城市,战争一结束,大量人口从城市搬到郊区。战后出现了文化革命,由于战争催生的科技,出现了知识大爆炸。

[第25课] 战后世界(二)

主题:本课程讲述了二战对接下来的阶级革命的影响。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中产阶级不断在扩大。战后时期出现的经济上的极大富裕和繁荣,将会对阶级结构产生影响。同时,你将看到又一轮大规模企业合并。战后时期的合并被称为混合兼并,与之前出现于19世纪九十年代和20世纪二十年代的两次兼并不同,混合兼并买进的是不同于原先公司的公司,这是应对经济衰落的一个有效措施。科技的进步同时带来了农业结构的变化。因为阶级和种族原因,人口中出现了分裂,出现了"boom town"和"ghost town"。国内巩固时期从1945年到1963年,即在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这三位总统的任期内。二战结束后美国被卷进了“冷战”,从1945年到直到1989年,远远超出了1963年。因此只能进行国内巩固的原因之一是,这些总统很难从国际对抗中抽出身。

[第26课] 国内巩固时期(1945-1963)

主题:本课讲述了杜鲁门总统的背景、生平,以及他的政策和重大举措。杜鲁门是一位理性的新政拥护者,是一个正直的人。杜鲁门称自己的国内政策为“公平政策”,于1945年9月制定出二十一项意见,1946年颁布《就业法案》,1947年通过《国家安全法案》。

[第27课] 国内巩固 (二)

主题:国内巩固时期从1945年到1963年,即在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这三位总统的任期内。杜鲁门既灵活的处理美国由战争状态向和平状态转变,也是应对冷战的袭来。艾森豪威尔的观点倾向于保守,拥护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认为社会问题应当以逐渐演变的方式解决,而非依靠政府领导。肯尼迪认为自己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有这三名总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他们巩固了大萧条后取得的成果,包括新政、二战的胜利。

[第28课] 冷战(1945-1989)

主题:二战结束后,以俄国为中心,15个不同的国家,包括乌克兰、阿富汗等,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冷战在战后一结束就在两大主要的同盟国之间开始了,始于对东欧阵营的控制问题,以及这些原先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控制的欧洲地区应该重建什么样的政府的问题上。亮点28:美苏争霸的冷战史是20世纪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冷战,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一次危机,教授为你解析两国是如何由二战时期的基友变成死敌的过程。

[第29课] 冷战 第二部分

主题:本课分别讲述了冷战时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总统的反应。亮点: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最大的核危机,也是美苏势力相互挑衅和妥协的全面记录,科学技术的革新使得政治和军事的博弈稍一不慎也可能使人类灰飞烟灭。

[第30课] 改革(1964-1966)

主题:本课讨论了美国1964年到1966年的改革,以及在这场改革中和改革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这三位总统的反应。

[第31课] 改革和反应时期

主题:本课探讨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计划,其在如下三个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即公民权利、教育、医疗保健。同时,该计划也大大地减少美国的贫困,总体提高了几乎所有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第32课] 反应时期(1968-1980)

主题:本课探讨了美国由1968年到1980年的反应时期,马尔科姆·艾克斯及其激起的黑人运动,大规模的妇女运动,越南战争等,以及美国国内格局的变化。

[第33课] 反应时期和新权力

主题:詹姆斯·厄尔·卡特1977年任职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通胀率在卡特任职期间直冲云霄,失业率迅速上升。1980年,卡特输给了罗纳德·里根。里根真正削减了罗斯福的新政项目和约翰逊的“大社会”项目。美国将进入后工业经济,远离制造业,进入到更多的服务行业和通讯行业,重心在向南方转移。到1984年将有一次经济复苏,但同时发生的是贫困水平的迅速上升。

[第34课]进入21世纪

[第35课] Into the 21st Century:War on Terror 1988-2001

主题:Into the 21st Century:War on Terror 1988-2001

密苏里州立大学公开课:1877年以来的美国史

学校: 密苏里州立大学

讲师: Dr. Dominic Capeci, Jr.

集数: 35

授课语言: 英文

类型: 国际名校公开课 历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了美国的现代化过程,美国自19时期后期以来至今在世界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重点强调了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和其对社会经济和国际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