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综述 第一部分

主题: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孩子发展进程。在认知上,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儿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质的不同但同时也是量的积累;在身理上,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出现显著的生理特征。本课程还提到了几个儿童发展的要点:首先个体发展因文化、地域、环境而异,发展的每个阶段也是不同的。其次人类生来是要和其他人建立联系的,渴望亲密接触、渴望温暖和关爱会影响整个人的一生。最后还提到先天基因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发展。亮点:文化背景对于教育孩子的理念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处在自由主义的美国的母亲和一位处于集体主义的玛雅文明的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势必不同,儿童的发展是生理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

[第2课] 综述 第二部分

主题:在对儿童发展问题上,本课程首先肯定了基因遗传的重要作用。其次对父母和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认为人类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最后深入介绍了阻碍儿童发展的各种风险因素,个人的社会的,它们包括单亲家庭所带来的家庭暴力、经济压力、未婚先孕、青少年暴力等问题;不健全的国家赡养体系:以及国家某些政策的反作用。亮点:先天的基因基础和后天的社会培育对于儿童是同等重要的,这并不说明单亲、贫困对于培养儿童就必然是坏事儿,但是你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才行。

[第3课] 调研设计

主题:人们通常好奇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攻击性行为是怎样形成的?是否是父母言传身受亦或是受到电视上的暴力的影响呢?长期以来都有调研员针对电视上的暴力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是否这些研究都能足够说明是电视上的暴力引起了孩子现实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呢?还是说有另外因素掺杂进来很难说清楚因果关系呢?本课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辨证的探讨。

[第4课] 遗传性

主题:基因和环境,究竟谁才是人命运的主宰?那双无形的手在哪儿,它是怎样将人类塑造得既相似又各个不同?双胞胎的两种模式是如何深刻的影响着双生子们的智力水平?婴儿真的是手无寸铁吗?还是他们的茫然无助和咯咯坏笑其实是生存的利器?性情可以改变吗?怎样才能扭转害羞儿童的命运?什么是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如何修正和干预孩子们负面的性情?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通过剖析双胞胎智力水平的差异,来阐述基因相关性和基因贡献率的作用机制,同时深入分析了基因影响环境的三种方式,以及随着时间流逝该影响的变化,另外讲者将性情是否能被修正这一问题融入到害羞儿童的研究中,使答案清晰透彻。那么基因是天衣无缝,让人只能无为而治,还是漏洞百出,让环境的干预有可乘之机?想要详细了解这一有趣问题的生动答案吗?请关注本课程,聆听大师的声音,在生命奥秘的知识海洋中尽情徜徉吧!

[第5课] 胎儿酒精综合症

主题:这一讲座主要讲述了胎儿酒精综合症的相关内容,包括这类病症的诱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也提醒人们注意父母在孕期吸烟喝酒等不健康行为对胎儿的影响。敬请收看!

[第6课] 情感 第一部分

主题:本课程的中心论点是论证情绪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首先情绪唤起是个体构建认知体系的一个基础,对意识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然产物。它们不仅是物种进化的结果,也是我们的生存所需,帮助我们了解自身和他人,探索未知世界,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其次重点讲解了四种情感构成要件:情绪涉及生理反应, 它是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跟实际行为相联系,情绪涉及意识的体验,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第7课] 情感 第二部分

主题:情绪影响人们的身体、生理、认知以及思维,实验证明,消极情绪更能让人做出正确判断,类似的情绪能让人回忆当初情绪伴随的事件,消极情绪尤为如此;对重复事件回应的增加称之为习惯化,当婴孩对不同刺激做出反应以不同方式应对刺激的回应称为去习惯化,两者是理解婴孩心理加工进程的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思维发展比身体发育更为迅速。

[第8课] 依附关系

主题:本课程的主题是母婴之间或者是儿童与照料者之间的依附关系。首先以以色列集体农庄—基布茨里的育儿模式为例指出绝对理想的柏拉图式育儿体制是很难达到的,实际上看似平等而美好的理想社会却剥夺了母婴之间最原始的依附关系。其次重点讲解了儿童依附关系的四种类型,安全型依附、回避型不安全依附、焦虑型不安全依附以及混乱型不安全依附。

[第9课] 产假政策

主题:本课程首先分析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产假政策,相比于这些国家,美国产假政策最无情。在现代社会里,随着女性职业地位的崛起,尤其是在美国,工作在准妈妈身上加诸了太多的压力,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让很多美国准妈妈们力不从心。其次,美国社会约定俗成的六周产假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这会对女性造成一系列的产后健康隐忧,最后建议现代社会承受着各种压力的女性们要努力为自己争取更长的产假。

[第10课]虐待儿童

[第11课] 虐待儿童-第二部分

主题:内容简介:该段视频结合了视频资料和讲师的讲解,介绍了儿童受虐后可能会出现的负面影响。这种虐待既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如忽视。讲座对比了受虐的孩子与正常孩子在心理行为上的差别。 亮点:躯体虐待和性虐待是跨社会经济形态跨民族种族而存在的。很多研究表明,躯体虐待有时会影响自然的处事方式,扭曲儿童对于社会的理解。此外,忽视也会造成儿童的好奇天性完全消失。

[第12课] 性别认同

主题:内容简介:性别认同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至关重要。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在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的认识上存在认知误区。社会约定男孩和女孩有着特定的行为模式,孩子们就容易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并严格遵守。本课程提出如果把孩子的天赋和想象力束缚在狭隘的性别刻板印象里,就会限制他们在其它潜在领域的发展。认清这些误区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意义深远,敬请观看本集内容!

[第13课] 皮亚杰理论-第一部分

主题:本课程主要论述了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观的前运算阶段,这个观点对现当代儿童教育事业影响深远。首先在儿童整个认知结构的建构上,皮亚杰关注的是个体内部的自然生长力,他认为推动个体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发展是个体通过对原有认知结构的顺应、同化和平衡整个动态过程来实现的。其次重点讲解了儿童在前运算阶段的自我中心主义、数理逻辑推理思维、集中倾向以及对物体质量守恒等概念的发展。敬请收看本视频!

[第14课] 皮亚杰理论-第二部分

主题:该讲座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关访谈视频,介绍了儿童在不同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及形式运算阶段)认知思维的差异,并重点讲述了形式运算阶段的三个特点:抽象思维、理想主义和逻辑思维以及形式运算的重要性。

[第15课] 教子有方-第一部分

主题:教授在这次课程中对戴安娜·鲍姆林德的四种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进行分析,并对每种类型中的亲子关系进行了详细的举例和解释。你想了解自己的情况吗,请观看本期节目吧!

[第16课] 教子有方-第二部分

主题:David Schultz博士在这一课程中主要讲述了不同类型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同方法,且主要关注社会环境对教养方式的影响。同时通过视频展示和与学生的交流加深大家对这些差异和影响的认识在这一课程中主要讲述了不同类型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同方法,且主要关注社会环境对教养方式的影响。同时通过视频展示和与学生的交流加深大家对这些差异和影响的认识。敬请收看本视频!

[第17课] 家庭因素

主题:本课程主要讲述了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各种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环境的变化引起的,离婚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成长问题,比如性格障碍、强烈的不安全感、角色混乱、性早熟等等。在这个高离婚率的时代,那些破碎家庭背后一颗颗被震碎的幼小心灵警醒着父母们,为了孩子故,要搁置冲突、平息战火,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家庭环境。敬请收看本视频!

[第18课] 智力测试

主题:在这一视频中,教授简单介绍了智力测试的题目和方法,并以一些具体的试题为例,主要解析不同种族在智力上的差异,也试图找出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详情请收看本视频!

[第19课] 智力测试 第二部分

主题:本课程主要对美国白人孩子和黑人孩子存在智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地位和收入的不同。课程通过对几项研究的对比分析,对造成这种差距的风险因素进行概括后,发现如果把家庭环境、收入问题、母亲受教育程度等等一系列影响孩子智力环境的因素消除后,实际上所谓的种族智力差异只剩下3分的差距。课程最后认为所谓的智力差异,其影响因素更多的要归结到社会经济、家庭结构以及民族经历上,而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种族的不同而导致的这些差异。

[第20课] 儿童的幸福指数

主题:本课程主要讲的是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儿童的幸福指数。曾经有很多对成年人的幸福指数的研究,但是针对孩子的幸福指数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对比成年人幸福指数的7个考量范畴,孩子的幸福指数7个考量范畴分别是家庭、健康、行为安全范畴、受教育程度、社会衔接度、社会关系以及情感幸福水平,每个范畴都同等重要。杜克从多角度多领域对孩子的幸福指数进行了考量,欲知具体内容,敬请观看本集内容。

[第21课]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1

主题:本课程主要讲的是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D或ADHD)。首先它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疾病?在孩子身上有哪些表现?其次这类疾病从何而来,会带来那些后果?患上的孩子要面临那些困境?最后治疗这类疾病有那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课程通过三个ADD患者例子,通过对ADD三个主要症状即注意力涣散、易冲动以及过度活跃的分析一一回答了这几个问题,欲了解详细情况,敬请观看本集内容!

[第22课]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2

主题:课程首先通过一个视频介绍了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情况,教授从如何确诊ADHD疾病到如何预防这类患儿长大形成反社会人格障碍等九大问题进行了一一讲解。课程主要针对ADHD的治疗,首先是药物治疗,利他林等刺激类药物可以提高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进而激活大脑行为和行动控制中心—脑前额叶,有立竿见影的作用;其次是行为疗法,父母老师配合形成一个奖赏体制对孩子进行正向行为训练;最后课程强调,ADHD疾病由于康复率较低要把它看成一个终身的问题,孩子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关乎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也关乎与人相处的能力、情感状态、行为执行能力等,因此父母是否能有意识的给孩子构建环境以及孩子能否制定一个长远目标并矢志不渝的追求对于ADHD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23课] 精神障碍

主题:这一集视频主要对儿童精神障碍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主要分析了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小儿多动症等精神疾病。讲师借助了几个不同的选择题和参考视频,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疾病的理解和认识。详细内容详见视频!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校: 马里兰大学 巴尔的摩郡分校

讲师: David Schultz

集数: 23

授课语言: 英文

类型: 国际名校公开课

课程简介: 爸爸妈妈必修课,简直要纳入大学必修课好嘛!对娃们的幸福指数、情感精神领域、智力等全方位扫描,不爱学知识全凭感觉养娃的熊父母们啊,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