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一期 让计算机看懂这个世界

主题:一个足以引领时代的科技技术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酝酿发酵。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60年代因特网诞生;70年代试管婴儿落地;80年代航天飞机升空;90年代电子商务兴起——现在是人工智能进入聚光灯下的时候了。

[第2课] 第二期 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

主题:今天我们面临这样一个世界:无处不在的智能硬件和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但伟大的技术,不在于让机器变得更加智能,而是让每一个平凡的人更有智慧、更有创造性。未来世界是人类的还是机器人的?让余凯为我们揭秘这个智能的时代。

[第3课] 第三期 新材料解救摩尔定律

主题:回顾整个人类的历史,材料的发现根本改变了人类的文明。过去60年里,信息技术的发展严格遵循摩尔定律,然而,这种显著的趋势已经接近尾声。科学发现,拓扑绝缘体可以导致信息处理模式革命性变化,电子的运动可以做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关于这个发现背后的故事,且听张首晟教授娓娓道来。

[第4课] 第四期 生命的语言

主题:什么是生命,生命体的本原意味着什么?生命本身是数据化?那么生命语言的程序编码体系是什么?解开这些隐藏在DNA中的生命语言,我们能否了解到生命体的所有信息?如果将人类的基因数据联网,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进行分析比对,人类是否将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未来,人类将走向何处?原华大基因CEO王俊做客理解未来讲座,为我们解开人类的基因之谜。

[第5课] 第五期 星际穿越的科学问题

主题:去年年底,一部太空探险题材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星际穿越,着实让全世界的太空迷过了把瘾。这部根据知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经过合理演化改编而成的电影可以称得上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那么,对于这部电影中“烧脑”的科学问题,你,真的看懂了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教授,以《“星际穿越”的科学问题——黑洞、白洞和虫洞》为主题,为大家带来科学的解读。

[第6课] 第七期 李凯对话青年行动小组

主题:创新应该由市场决定,颠覆性成功都满含创业者的使命感。下一个可能被颠覆的是什么?科技如何从实验室走进市场?市场对于科技的期待是什么?

[第7课] 第七期 邓峰对话李凯

主题:面对国内日益浮躁的科技创新热,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创新需要遵循市场需求而不是盲目创造。如何正确对待科技创新?科研和创新的关系?我们真正需要颠覆的是什么?

[第8课] 第七期 李凯谈颠覆性科研与创新

主题:放眼世界市场,单纯的技术突破已经不足以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如何颠覆?如何创新?体制难题何解?情怀是否决定格局?

[第9课] 第八期 从“刷脸”到“认万物”

主题:近日,随着马云“刷脸支付”的新闻被广为传播,计算机视觉从科研界高调进入了商业应用领域。“刷脸”技术是科学家们把科幻电影场景带到现实生活的又一大奇妙创举,开启了公众与市场对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无限好奇和探索。而事实上,一项技术从创想到应用再到普及,是一个突破层层难关的过程,让“刷脸”真正安全用起来,还有许多需要攻克的难解之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山世光做客理解未来系列讲座,为你解答对“刷脸技术”的好奇与疑惑,更有未来论坛青年行动小组成员赵勇和余凯,跨界解析无卡支付的应用难点,让他们告诉你,“刷脸”离我们还有多远……

[第10课] 第九期 单分子水平上的生命

主题: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生命科学的主要进展,应该是生命过程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解释。在全世界许多实验室的推动下,单分子生物学这一崭新的学科逐渐改变了我们对许多生物学问题的思考与理解。7月18日,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Mallinckrodt讲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主任谢晓亮在未来论坛“理解未来”讲座上做了一场关于单分子测序技术在精准医学上应用的精彩报告。在单分子生物学这个年轻的学科里,谢晓亮教授无疑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遗传学法则、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历史、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展望了测序技术在蓬勃兴起的精准医学中的应用前景,给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进展之一。

[第11课] 第九期 通往精准医学之路

主题:如何将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应用到医学领域是本期讲座中对话嘉宾们热议的话题。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未来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饶毅主持了对话环节,北医三院院长乔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与谢晓亮教授展开了讨论。面对国内日益火热的基因测序热潮,各位嘉宾与现场听众展开了精彩的对话与讨论,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科学的期待,一起聆听吧!

[第12课] 第十期 寻找幽灵粒子——外尔准粒子的发现

主题:外尔费米子是德国科学家威尔曼•外尔在1929年预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Wilczek曾经这样评价他:大多是现代科学家只专注在一个或几个领域,外尔不同,他俯视整个世界。此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界一直没有放弃对外尔费米子的探求。2015年7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具有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手性”的电子态——外尔准粒子,证实了这一“幽灵粒子”的存在。本期讲座中,来自中科院物理所的丁洪教授深入浅出的为我们揭开外尔费米子的神秘面纱

[第13课] 第十期 深度对话——基础科学的研究

主题:人类的发展,与科学发展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互联网的发展,再到发现外尔费米子,人类正在一步步的突破对粒子研究的极限。如今尽管外尔费米子的发现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物理学的极大轰动,但其对于现实的意义还仍需要不断探索。本期讲座中,来自中科院著名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于渌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文小刚教授对凝聚态物理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阐述了基础物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14课] 第六期 量子飞跃

主题:未来,量子怎样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计算机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让我们走进量子的世界,一起飞吧!

[第15课] 第十一期:庞加莱猜想与几何(上)

主题:在古希腊,学习几何被认为是寻求真理的最有效的途径。毫无疑问,数学及数学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庞加莱猜想,作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有诸多世界级数学家一直努力试图解开这个谜题,直到2002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这一重大猜想;从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再到庞加莱,田刚老师的娓娓道来为我们演绎了数学别样的精彩!

[第16课] 第十一期:庞莱猜想与几何(下)

主题:在古希腊,学习几何被认为是寻求真理的最有效的途径。毫无疑问,数学及数学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庞加莱猜想,作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之一,有诸多世界级数学家一直努力试图解开这个谜题,直到2002年,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这一重大猜想;从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再到庞加莱,田刚老师的娓娓道来为我们演绎了数学别样的精彩!

[第17课] 第十一期:数学的研究价值(对话)

主题:爱因斯坦曾说:“纯粹数学,就其本质而言,是逻辑思想的诗篇。”数学不仅不枯燥无聊,而且充满美感。数学发展的过程对人的思维、对自然和真理的追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理解未来讲座邀请了由来自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谢宇主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张立群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的副校长汤涛教授共同与田刚老师一起探讨数学的研究价值。

[第18课] 第十二期:系外行星与系外生命

主题:在浩瀚的星空中,我们不断的探索宇宙深处更多不为人知的行星系统。从20多年前天文学家发现第一个系外行星到现在为止,已经发现了超过2000多颗系外行星的踪迹。来自清华大学的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星系和宇宙学部主任毛淑德教授,为我们解开探索系外行星与系外生命的密码,重温儿时的天文梦想。

[第19课]第十二期:系外行星与系外生命的探索(对话)

[第20课] 第十三期:解密引力波——时空震颤的涟漪

主题:100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2月11日,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在华盛顿特区进行了物理学界一次历史性的发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特别邀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士、LIGO科学合作组织核心成员及引力波论文作者之一陈雁北、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兼职研究员、LIGO科学合作组织核心成员及引力波论文作者之一曹军威以及多位从事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科学家,为大家带来2016理解未来首期讲座:解密 引力波——时空震颤的涟漪。

[第21课] 第十三期科学对话 解密:引力波——时空震颤的涟漪

主题:2016开年第一期理解未来讲座“解密:引力波——时空震颤的涟漪”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如期举行。科学联盟核心成员陈雁北,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曹军威,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朱宗宏,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毛淑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联袂奉献了一场科学盛宴。

理解未来

学校: 未来论坛

讲师: 未来论坛

集数: 30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其他 演讲

课程简介: 未来论坛,是一个承载未来梦想,用科技改变世界和人类的平台。未来论坛,网罗全球最新科技和有洞见的人,进行跨界、跨地域、跨年龄的交流互动,涤荡视野,激荡思想,发见未来。未来论坛,打造开放的科技产业链,致力于营造科技生态,为投资者、创业家创造了解最新前沿科技,接触创新科学家的机会。未来论坛,不是单纯的科技纬度。它提供了一个入口,一个平台,让人们在基础逻辑的普适认知下去获得方向感,去感知影响力,去踏进一片净土,去得到思维的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