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奥利维埃.罗兰:小说家与他的时代

主题:“我们写作,是因为我们不适应自己的时代,因为我们感觉不在自己的地方。在史诗里漂泊、打仗,这需要正直与诚实、需要作家赤裸袒露自己,需要他的无畏。” 法国知名作家奥利维埃•罗兰在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时期曾参与极左组织,担任军事领袖,这一经历深深影响他的写作。

[第2课] 吴念真:细说台湾往事,寻找真情角落

主题:曾与杨德昌、侯孝贤等导演掀起台湾新电影运动,先后五次获得金马奖最佳编剧,吴念真不但是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亦是最有故事的人。吴念真老先生在方所,向观众细说台湾往事,寻找真情角落。

[第3课] 苏童、葛亮:文学中的南方

主题:苏童,与余华、莫言并称为先锋作家的代表性作家,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蜚声海内外。苏童在方所,与作家葛亮 一起,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南北方的历史与文化差异。

[第4课] 涂子沛:用数据说话别用数据说谎

主题:以大数据的技术浪潮为背景,信息管理专家涂子沛追寻了美国数据治国、信息开放的历史,通过《大数据:正在发生的数据革命》一书为中国政府建言:中国的雄心应该拓展到大数据的领域。涂子沛在方所,与读者分享大数据的奥秘。

[第5课] 郭思敏:境外之石

主题:台湾金工设计师郭思敏,从建筑师到金工家,其作品无论是可配戴的饰品,还是小型雕塑,皆具有强烈的空间特质,尝试捕捉抽象且完全源于内心的宇宙秩序为可触的雕塑表现,呈现艺术家诗性的空间思维。郭思敏在方所,分享创作的点滴经验。

[第6课] 林文月:从《源氏物语》的翻译谈起

主题:身兼学者、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林文月是全世界第一篇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首部中文版的译者,她翻译的《源氏物语》,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忠于原著、同时翻译得最好的一本。

[第7课] 柴静:看见

主题:十年之间,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她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柴静在方所,与读者分享她十年间的记者经历,以及采访之间的生命往来。

[第8课] 马岩松:山水城市

主题:在当代中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忽略,导致我们将现代化进程与赖以生存的自然人文环境误读为一对矛盾。人们热爱并痛恨着城市。然而面对未来,我们能否创造出一种新的城市,它将城市的密度与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关乎人性与情感。

[第9课] 陈冠中:香港的华语写作

主题:上世纪香港作家在内地掀起过一次热潮,以金庸为最大众,加上梁羽生、亦舒、梁凤仪、李碧华、倪匡等。至今张小娴、黄易、温瑞安、蔡澜、欧阳应霁、梁文道都是畅销作家。香港书展年度作家陈冠中在方所,分享他对香港华语写作的观察。

[第10课] 麦可.山下:寻访香格里拉

主题: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资深摄影师麦可•山下曾沿着茶马古道的足迹,寻访与探索香格里拉的奥秘,用镜头记录了古今的巨大变迁——古老与现代、神圣与世俗、空灵与现实交织。麦可•山下将讲述茶马古道的神秘传奇,分享这趟旅程的拍摄经历。

[第11课] 杨照:浪漫的村上春树与强悍的村上春树

主题:村上春树是个复杂的作家,他最大的成就是写出让不同人能够从中读到不同信息的小说作品。一个村上春树,对不同的读者却会留下极其相异的印象。因此,阅读村上春树是很奇特的一种享受。在讲座中,台湾知名作家杨照解读了村上春树的不同面向,细味村上笔下那些既浪漫又强悍的文字。

[第12课] 也斯:从咏物诗到人文对话

主题:著名诗人也斯已于2013年初离世,享年65岁。作为诗人与作家,也斯是香港最好的书写者纪录者,曾获香港文学双年奖,同时对电影等文化领域亦深有研究。让我们一同回顾2012年也斯在方所的讲座,共同缅怀诗人。在讲座中,也斯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并邀请广州的朋友现场朗读他的作品。

[第13课] 许悔之:在想象的彼岸--我的诗生活

主题:“所有美好的情意其实都是诗的根源。一个人很深刻的很温柔的时刻,常常就化成了诗。不写诗也没关系,但温柔在人间是很要紧的一件事。我写诗是希望能传达看见快乐的眼睛。” 台湾著名诗人许悔之在方所,畅谈诗歌与生活。 许悔之:本名许有吉,1966年生,台湾桃园人。曾任《自由时报》副刊主编、《联合文学》杂志及出版社总编辑,现为有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之总经理兼总编辑,著有诗集《阳光蜂房》、《肉身》、《当一只鲸鱼渴望海洋》等,另有散文集、童话等著作多部。曾获多种文学奖项及杂志编辑金鼎奖。

[第14课] 梁文道:重新认识香港,重新认识南方

主题:“文化从来都是杂种,纯种不可能有文化。因为只有杂,只有不同文化的相遇,才会有更多文化产生。”梁文道在方所,谈重新认识香港,重新认识南方。 梁文道:生于香港,长于台湾,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现为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人,凤凰卫视评论员,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同时也在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担任董事、主席或顾问之职。著有《常识》《我执》等。

[第15课] 白先勇:白崇禧将军与北伐

主题:辛亥革命那一枪声响,改变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一生的命运。他见证了民国的诞生,参与了民国的诞生,也是最后一个完成北伐的人。白崇禧之子,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在方所,分享白崇禧将军与北伐的传奇历史。 白先勇:生于广西桂林,战时曾在山城重庆短期居留,是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台湾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台湾当代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

[第16课] 马良:我们如何不怕失败坚持理想

主题:“理想主义是一个特别天真的状态,它一定会面对的就是幻灭,如果不幻灭就不是理想主义了。”艺术家及摄影师马良在方所,分享他的创作经验,谈如何坚持理想,直面“幻灭”。 马良:艺术家,中国当代观念摄影师,2012年「移动照相馆」艺术项目的发起人。70 年代初生于上海的一个戏剧世家,自幼学习绘画,现在专门从事艺术创作。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艺术空间展出。曾荣获多项世界摄影大奖。2012年出版《坦白书》。

[第17课] 刘小东&欧宁:刘小东在和田与新疆新观察

主题:“刘小东在和田”是艺术家刘小东的一个现场绘画项目,通过田野走访的工作方法,以新疆玉龙喀什河为背景,用艺术的手法探讨新疆这个独特的地域与广阔内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本次讲座,刘小东与策展人欧宁展示了“刘小东在和田”项目的成果,从不同层面探讨在新疆展开艺术与社会互动的可能性。 刘小东:艺术家,1963年生于辽宁,198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学位。重要个展包括“青藏高原和北京女孩:刘小东新作”,Mary Boone画廊,纽约(2008);“盐官镇——刘小东”,Mary Boone画廊,纽约(2010);“金城小子”刘小东个展,UCCA,北京(2010);“金城小子”,诚品画廊,台北(2011);“绘画过程”,格拉茨美术馆,奥地利;“刘小东在和田”,中国-新疆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乌鲁木齐(2012)。 欧宁:诗人、艺术家、策展人、出版人。曾拍摄纪录片《三元里》和《煤市街》,连续策划三届大声展( 2005, 2007, 2010 ),担任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他为各种杂志和出版物写作, 2011年创办《天南》文学双月刊并任主编,同时发起致力于乡村建设和共同生活实验的“碧山共同体”计划。

[第18课] 林强:若水--音源.因缘

主题:台湾著名音乐人林强以电子音乐为基础,熔炼东方民谣的诗情画意,用异常可贵的原创精神,将音乐与影像相互贯通,勾勒出奇妙的想象情境。 本次讲座,林强讲述了他与电影、音乐的奇妙渊源,分享他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心路历程,以及与例外合作《若水》专辑的因缘际遇。  林强:从1990年起开始音乐事业,以《向前走》成为备受瞩目的创作歌手,影响了整个大华文音乐圈的方向与态度。2000年后,他成立工作室,专心于电影配乐及纪录片工作。曾与侯孝贤导演合作配乐《戏梦人生》《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千禧曼波》等电影。近年与贾樟柯导演合作密切,担任电影《无用》《世界》《东》《海上传奇》《二十四城记》《天注定》专属配乐,跨向全新音乐创作领域。荣膺了包括台湾金马奖、金爵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第19课] 玛丽尼米埃:沉默女王

主题:“小说不只是诉说故事,也必须处理好语言。其中包含了双重的意境,一方面是作者留下来的语言印记;另一方面,是读者从语言中找到思想栖息的境地。”法国女作家玛丽•尼米埃在方所,回顾她的创作历程,与读者分享语言的魅力。 玛丽•尼米埃Marie Nimier:法国女作家,1957年生于巴黎。最初曾在戏剧界工作,后陆续在伽里玛出版社发表了若干本小说作品。处女作《美人鱼》在1985年曾获法兰西学士院与法国文人之家文学奖,《多米诺》获1999年“小说之春”文学奖。在2004年的小说《沉默女王》中,她用细腻的语言挖掘自己对那个缺失父亲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一颗坦诚勇敢的女性心灵。她的勇气和才气赢得了法国两大重要文学奖项——梅第奇文学大奖和法兰西学院最佳小说奖的青睐。

[第20课] 陈丹青:文学与读书

主题:在《文学回忆录》出版之际,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陈丹青在方所,回顾1989年至1994年期间,木心先生在纽约的“世界文学史讲座”,谈文学与读书的关系。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著名油画家、作家。2000年回国,任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7年卸去教职。其间,因辞职事件及公开批评教育现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成为舆论一时焦点,更被媒体推崇为影响中国的五十位知识分子之一。除了教育,他对城市、影像、传媒等文化领域的诸多现象亦有独到见解和批评。著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等。

[第21课] 马原:阅读大师

主题:作为先锋小说家的马原,有一系列对大师作品的精彩解读。历代文学大师之精妙,同辈优秀作家之特色,小说创作的经验与技术,关于电影的欣赏与领悟,博尔赫斯、马尔克斯、阿加莎•克里斯蒂、卓别林、安东尼奥尼、科波拉……这些人类大师的秘密,全在他的文学课里。 马原在方所与读者一起细读经典,拆解小说密码,破译电影密码。 马原:著名作家,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开拓者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拉萨河女神》《叠纸鹞的三种方法》《喜马拉雅古歌》;中篇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游神》《旧死》;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牛鬼蛇神》《纠缠》以及剧本《过了一百年》等。

[第22课] 贾樟柯:天注定——《线描中国》

主题:从《小武》到《天注定》,他细致地描绘着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国人;从初冬到春天,四处奔波的人们各自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从山西到广东,凝视与描述电影中的当代生活。知名导演贾樟柯,将围绕电影《天注定》,在方所向各位观众讲述他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社会及民众变化的观察,以及这些元素对其创作的影响。 贾樟柯:中国导演、作家、制片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主要导演作品包括《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天注定》等。曾荣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金伯爵奖、多伦多电影节新世纪十年最佳导演奖、瑞士诺加洛国际电影节荣誉金豹奖、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军官勋章。

[第23课]阎连科:行走在没有光的胡同里

[第24课] 侯瀚如:自治区

主题:在时代美术馆的展览“自治区”中,国际知名策展人侯瀚如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6组艺术家,以多元的艺术形式来展现关于“自治”的想法,探讨艺术性的想象、语言与机制在当今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 侯瀚如:国际知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90年及2006年先后移居法国和美国。2006至2012年期间,担任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展览与公共项目总监、展览研究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曾参与策划多项国际展览,包括:威尼斯双年展、约翰内斯堡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伊斯坦布尔双年展、里昂双年展、地拉那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等。目前正在进行第五届奥克兰三年展的策展工作。

[第25课]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新文化运动再审视

主题:袁伟时是近代史学者、思想和文化学者,也是一位有良知有勇气,敢于在公共空间运用理性的社会批评家。袁先生曾说:“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已成为许多史学研究者的学术座佑铭和治学指南。他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稿》的后记当中写道,“如果我们不愿再做受谴责的一代,就必须面对严峻的现实,从百年的曲折和教训中充分汲取教育,学术和盲信势如冰炭。因此我的信念是,我只把我看到的历史写在纸上。” 本次讲座,袁伟时将全面剖析新文化运动的来龙去脉,重新审视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高峰与创造力高扬的年代。 袁伟时 :1931年12月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曾任中山大学孙文学院院长。1950年考进中山大学经济系,至1957年在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班毕业后回中山大学工作至今。1970年代起在该校哲学系担任中国近代思想史教学。著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告别中世纪——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路标与灵魂的拷问》《文化:中国与世界》《近代中国社会面面观》《昨天的中国》《文化与中国转型》《缠斗:方生与未死》等,主编有《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第26课] 老马:90分钟环游世界

主题: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3D摄影师老马在方所,展示他的3D时尚摄影作品《拟仿》(Mimicry),以及在中国皖南农村创作的《时间看守者》(Timekeeper),分享丰富多彩的摄影和旅行故事。 老马:1982年出生于斯洛文尼亚,毕业于伦敦时尚学院,现居北京。曾担任斯洛文尼亚著名政治杂志Mladina摄影记者。擅长3D摄影、水下摄影和动画GIF,其作品以时尚、人物肖像、新闻及旅行摄影见长。曾为《Vogue》、《花花公子》、《Modna》、《Inspire》和《Look de Book》等世界知名杂志拍摄,并举办过16次个人摄影展,参加过47次国际摄影展。2012、2013年均获Sony 3D国际摄影大奖。

[第27课] 欧宁:城乡互哺再探索

主题:中国社会有着极为渊远流长的“城乡互哺”的传统:乡村社会把自己的子弟送至大城市,他们积聚了财富以后又将“反哺”故乡。然而如今这种“互哺”的关系却慢慢转为“倒悬”, 也成为今天中国社会最紧迫重要的议题。2012年10月,著名策展人欧宁在方所,分享个人对于“城乡互哺”议题的探索与实践。 欧宁:诗人、艺术家、策展人、出版人。曾拍摄纪录片《三元里》和《煤市街》,连续策划三届大声展(2005,2007,2010),担任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他为各种杂志和出版物写作, 2011年创办《天南》文学双月刊并任主编,同时发起致力于乡村建设和共同生活实验的“碧山共同体”计划。

[第28课] 聂永真:设计师眼中的生活

主题:“在生活里失序的,在创作里重构。 ”台湾近年最重要的新生代设计师与多领域创作者聂永真,在方所谈设计师眼中的生活。 聂永真 :当代华语世界最受瞩目的新生代设计师。荣获第21届及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专辑包装奖、德国红点、IF传达设计奖。台湾首位入选AGI瑞士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之设计师,担任德国红点传达设计奖国际评审(2013)。著有《永真急制》(2002)、《Re_没有代表作(2009)》与《FW永真急制》(2010)。统筹主编永真急制inside out书系:《tokyo boy alone》《No.223》。

[第29课] 刘铮、胡文辉:日本读书论

主题:日本是一个阅读大国。近代以来,日本文人、学者积累了许多有益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经验。作为《日本读书论》一书的编者,著名书评人刘铮从大量文献中提炼出日本阅读理论及体验的精髓。本次讲座,刘铮与学者胡文辉畅谈日本学者的读书与治学,并分享大量与阅读相关的日本出版物样态。  刘铮:笔名乔纳森,书评人。著有《始有集》,编有《日本读书论》。评论散见于《读书》、《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南方都市报》等报刊。  胡文辉:著名学者。著有《现代学林点将录》、《陈寅恪诗笺释》、《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洛城论学集》等。

方所“创作者现场”

学校: 方所书店

讲师: 多人

集数: 10

授课语言: 英文

类型: 其他 艺术 文学

课程简介: 方所,一个创作者与读者相会的新据点。从2011年11月25日启始,将近两百场“方所创作者现场”系列讲座,汇聚来自文学、艺术、设计、建筑、电影、音乐等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共同描绘日益丰丽的人文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