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魏飞:架起通往太空的天梯

主题:魏飞教授介绍了碳纳米技术和碳纳米管的神奇,揭开了他和他的团队制备世界上最长碳纳米管的秘密。中国科研人员为人类实现架起通向月球,探索太空的天梯梦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2课] 简里里:抑郁的价值

主题:简里里:心理咨询师,中美CAPA精神分析联盟成员,“简单心理”咨询平台创始人。20岁伦敦大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硕士毕业,7年来致力于心理咨询与科普。2014年辞去大学讲师职位,创办国内首家心理咨询互联网平台【简单心理】,著有《你是一切的答案》。从众多的心理咨询中,她看到孤独,看到压抑,看到悲伤,看到敌意,也看到了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价值!

[第3课] 余家华:猎人无枪

主题:每年八次巡山,每次7-15天,每天3500米海拔以上行走15-20公里,这个七旬老人坚持了20年。从围捕动物的持枪猎人变成大山生灵的守护者,余家华,猎人无枪。

[第4课] 吴霁虹:一根针捅破天——创业的利剑

主题:创新大师凯文•凯利惊叹她的独到方法,赞美她的创新思维,感慨她的前沿智慧。在这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众创时代,让方法女王吴霁虹教授为你指点创新创业“接地气的新方法”。

[第5课] 魏文胜:编辑生命密码

主题:基因编辑技术使得对单一基因进行修饰的遗传手段得到迅速发展。魏教授开发的高通量基因筛选技术,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研究与病菌侵染相关的宿主蛋白及通路,还可以惠及众多生物医学相关领域。

[第6课] 郝南 :理性救灾——从人到主义到人道主义

主题:郝南: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创始人、负责人。创办了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开创了一整套处理灾情信息的方法和技术,并在深度参与10年来重大突发的如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等民间救灾工作,在国际、国内人道援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救灾一线的民间通讯社。

[第7课] 蒋高明:我的高效生态农业梦

主题:蒋高明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以化肥、农药换粮食的现代农业的危害,他在家乡蒋家庄,用生态学原理以及传统农业经验进行的生态农业实验,为我们指出一条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之路。蒋家庄从落后贫瘠、污染低产到生机勃勃、健康富饶,这不只是一个村庄的故事,更是全中国的生态农业故事。

[第8课] 刘新宇:故事伴我们一路成长

主题:在中国农村大地有一群数量几千万的特殊孩子---“留守儿童”。刘新宇发起“上学路上”公益活动,将录入社会各界人士讲的故事的MP3送到留守孩子们手中,让故事伴随着这些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上学、成长,用好故事温暖孩子心灵。

[第9课]张春成:创新源于生活

[第10课] 刘红:月球生活105天

主题:刘红教授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永远都有梦想,人永远都要探索未知世界,人对未知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到微观世界,大到整个宇宙。刘红教授在这里“打开”神秘的“月宫一号”大门,让大家看到了人类在月球生活的梦想实现之路。

[第11课] 冯永锋:做环保,要趁早

主题:冯永锋用触目惊心的实例,揭示当前环境面临崩溃的危机,他呼吁我们这些“环境难民”做环保、要趁早,只要直面环境伤害,行动起来,就会有好的效果。

[第12课] 李风:我们艺术有力量

主题:艺术对于贫困地区的人们,特别是对于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它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开阔眼界,让孩子慢慢拥有战胜贫困的精神力量,李风一步一步进行着乡村艺术教育实验,并用孩子们的改变来告诉我们艺术有力量。

[第13课] 黄小山:垃圾的高大尚

主题:黄小山说对待垃圾的态度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待环境、对待这个社会、对待我们自己的态度,因为垃圾来源于每个人的生活。所以,每一个人应该要为垃圾的处理承担自己责任,对待垃圾应有一种自省的人性思考。

[第14课] 雷殿生:生死罗布泊

主题:穿越罗布泊的31天,是一场生死感悟的重生之旅。雷殿生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是在路上,我们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尊重生命,别把自己不当一回事,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第15课] 洪波:解读大脑的密码

主题:洪波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研究脑神经信息解码与脑机接口的实践,通过脑电波控制机械手,实现打字和控制机器狗足球赛等生动例子,揭示了通过脑电波的识别,了解大脑编码信息的算法和能力,可以让科技造福于人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亲切、友好。

[第16课] 穆钧:乡土建筑的奥秘

主题:穆钧用实践告诉人们,祖辈留下的夯土建造传统并不是贫困落后的象征,如果发掘传统、改良传统、进行现代化的革新应用,是能够将当地数千年摸索出来的蕴含在乡土建筑之中的生态潜能发挥出来的,我们可以利用本土自然资源,建造适宜性、可推广性的百姓生态民居,重现中国传统乡土建筑工艺的精彩。

[第17课] 王奕鸥:多数人和少数人

主题:成骨不全症患者王奕鸥身高只有120公分,而她创建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每年要为数千位罕见病患者提供救助。她告诉大家,一个国家和社会对于少数人的关注程度,从根本上反映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

[第18课] 赵永恒:逃离黑洞的星星

主题:国家天文台的LAMO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天文望远镜。赵永恒研究员将为我们揭秘这个大神器如何引领中国天文探索的突破。揭秘如何利用它来巡天,探知恒星从出生到死亡的秘密,探究超高速恒星如何逃离黑洞。

[第19课] 郑毓煌:洞察消费心理密码

主题:购物时货比三家,交款时价砍三轮,可是很可能在你洋洋得意于自己的理性消费时,你已经掉入了营销陷阱。这一个个营销陷阱实际是搭建于消费心理密码之上,它们形态百变,表现不一,让你难以识别,那么是什么组成了你的消费心理密码?听完郑毓煌的全新解读之后,你才真正有可能守护好你的钱包,才真正有可能做到最有价值的消费。

[第20课] 余怀民:我用慢来改变世界

主题:为什么钢琴大师的孩子更容易学成钢琴?不是因为神秘的遗传基因,而是因为钢琴大师知道怎么让学琴的孩子慢下来。从事钢琴教育的余怀民用几十年的音乐领悟磨练出他的“慢钢琴”,同时他也领悟到慢是正确做事的开始。在高喊速度为王的今天,你有慢下来的勇气吗?

[第21课] 张安定:90后青年 大时代里的小世界

主题:关于年轻人的讨论,往往始于成人社会的不安。90后青年,是中国社会史无前例的个体崛起浪潮中的冲浪者。在不确定的年代,90 后青年如何推动自己的个体塑造?他们的向往和焦虑是什么?正在如何行动?90后的回答,对生活在同样社会宏观环境,同样处于个体化进程中的不同代际人群,也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第22课] 王小柔:为什么说幽默是一种自我拯救?

主题:王小柔的外婆在磨难岁月始终保持大家闺秀式的微笑和隐忍,这帮助王小柔成长为最知名的“段子作家”。她的本事在于,能从生活的缝隙里找到幽默,在她看来, 心灵鸡汤和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不来幸福,只有你的心乐观,才不会有烦恼。

[第23课] 萧寒:喜马拉雅天梯

主题:关于攀登珠峰我们很多自以为是的常识是错的:比如多数意外死亡并不是发生在登顶过程中,而是发生在下山途中。再比如,再商业登山的背景之下,那些登顶者未必是英雄。纪录片导演萧寒历时四年,关注了一群在登山学校成长为登山向导的藏族孩子,他们其实是成就那些明星登顶者的幕后英雄。

[第24课] 王华祥:为什么艺术要在反叛之后再回来?

主题:王华祥的一生都在反叛,一部素描教学书籍《将错就错》影响着几代学习美术的年轻人,他因此也被誉为“艺术界的崔健”。在他看来,塞尚和杜尚虽然是伟大的艺术家,但是他们之后,颠覆、刺激、革命、破坏,成了艺术界的主流,大师和儿童画无法区别,现成品和艺术品再无差别,生活和艺术再无界限。王华祥正在致力引导一种新艺术,让传统回来,让技术回来,让美回来,让责任回来

[第25课] 马兆远:为什么要用量子力学重新解释世界?

主题:量子力学已经成为理论物理学和高科技的基础,通过量子力学的研究,诞生了激光、超导和计算机。其实量子力学关于关联性和不可测量的理论,更像是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直有人说它是伪科学,但是也有人说,量子力学是一种修养。

[第26课] 温志刚:为什么父爱会“缺失”?

主题:从商海回归家庭的温志刚发现自己已没有能力做一个让孩子认可的父亲,随着对当下中国“父亲参与”现状研究的日渐深入,他也找到了加入孩子生活的最佳方式,从而给越来越多的家庭提供父亲参与解决方案。他相信父爱从未缺失,而缺失的是家庭成员的配合。

[第27课] 王梅:为什么要改变渠道主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

主题:因为身体原因,王梅一年前离开阿里巴巴,开始了生态农业的探索之路,经历了亲自上阵的失败之后,转向搭建平台“梅子淘源”,应用互联网思维和众筹模式,在用户和农人之间建立信任机制,缩短供应渠道,扭转渠道主宰一切的现有农产品销售模式,她希望能够让水清澈、让天空湛蓝,让粮食安全!

[第28课] 郭鹏:为什么行善可以透明?

主题:汶川地震后,老四川人郭鹏从金融软件服务行业转行公益事业。经过半年的调查,发现公益行业在信息公开、执行监管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于是研发了免费午餐全景式监控平台以及行善app等一系列软件,致力于推动公益行业的透明公开。

[第29课] 朱朝东:如果蜜蜂灭亡,人类将会怎样?

主题:朱朝东——昆虫学者,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近10年来专注于野生蜂群的研究,在进化生物学、生物防治、传粉生物学、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颇有建树。他说全球被子植物中绝大部分是通过虫媒传粉,其中主要的传粉昆虫就是蜜蜂。没有蜜蜂传粉,多数植物将濒于灭绝,也就提供不了足够的氧气,世界也将面临绝境。这是危言耸听吗?请听朱朝东博士讲蜜蜂与世界。

[第30课] 梅实:感恩的力量

主题:梅实——品牌规划师,中国2014年度品牌设计行业十大杰出创新人物,品牌设计行业的先驱者,最早研究电脑美术,创造中国品牌史上众多经典案例,安踏、北京奔驰、蒙牛、精品购物韩国赛我……他服务过上千家中外企业,他的油画作品《梦回珠穆朗玛》被IUGS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收藏,各国政要在画前誓言保护地球。他从个人的经历和众多企业的兴衰中,觉悟感恩的力量。

[第31课] 梁振宇:未来闭着眼睛上网

主题:梁振宇——青年公益人士,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秘书长。带领团队“壮士断腕”砍掉其他业务,专注于推动互联网的信息无障碍优化。联合BAT等互联网公司成立“中国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CAPA)”,他希望让视障群体也能共享互联网科技的果实。

[第32课] 李祖亮:走向我们的时尚

主题:李祖亮——中国时装设计师。让中国女装品牌赢在美国!今年9月第一次亮相纽约时装周,11分钟的T台秀赢得了谢幕时2分多钟的掌声与尖叫,他拉着女儿的手再三谢场,但全场起立致敬的观众仍不散去;一个自称小裁缝的时装设计师,成为“纽约国际时装周2015春夏”最成功的中国女装品牌缔造者,他主张时装设计不应该曲高和寡,而应更多关注不同人的需求,让时尚走向大众。

[第33课] 解焱:保护地友好,为梦想而战

主题:解焱——生物多样性保护知名学者,保护地友好体系发起人。普京虎为什么跑到中国来?中国老虎又哪去了?解焱博士20年来一直冲在保护野生动物第一线,东北虎、扬子鳄、藏羚羊......还活着。2012年,她牵头建立了保护地友好体系,致力于推动保护地友好产品的生产,缓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34课] 戴建武:人类能活120岁的预言家

主题:戴建武——再生医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再生医学实验室主任。CCTV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美国Duke University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在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组织再生与创伤修复产品的研发及转化等领域的成果显著。人类器官再生修复临床应用获得成功。他认为人类健康地活到120岁是不远的事实。

[第35课] 马瑞强:到那广阔天地去

主题:马瑞强和大家分享返乡创业,重建故土的故事。他认为在这样一片广阔天地里,年轻人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来。

[第36课] 邓中亮:北斗导航的最后一米

主题:他领衔“羲和”系统导航定位技术,他为我们揭秘“天地一体”的室内外导航无缝对接。

[第37课] 韩靖:做有温度的路人甲

主题:他推出基于互联网消费的小额捐赠平台“路人甲”,提倡有尊严、更高效的募款,建议大家不要做路人,而要做有温度的路人甲。

[第38课] 宋延林:改变未来的纳米印刷

主题: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绿色发展是人类的期盼。他将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传统的印刷技术相结合,为古老的“现代印刷术”描绘出绿色的未来。

[第39课] 宋洋:重建美学未来

主题:他被美国《SURFACE》杂志誉为“难以定义的艺术家”。他努力去改变并重建艺术节文明规则,致力于搭建一个公平无界的、所有青年艺术家均可健康发展的艺术平台,他相信这样的未来美学更可期待。他和我们一起来反思艺术界的浮躁与喧嚣。

[第40课] 于奇文:烛光虽小,也可以照亮世界

主题:于奇文认为,乡村教育的未来,“最重要的是讲台上的那个人”,本地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新希望。

[第41课] 李晓东:自省的地域实践

主题:李晓东教授讲述了在城市化发展非常快的中国没有进行深入的反思就直接套用一些案例及结果。通过新加坡、香港、玉龙雪山等建筑实例,突出我们必须会自我反省,我们必须自我调节,达到自身对外界环境的一个认知。

[第42课] 廖晓义:西行东归环保路

主题:廖晓义教授是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从西方技术主义者到西方环保主义者,再到坚定的东方环保主义者。通过数十年研究和实践,终于找到一条蕴含东方智慧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第43课] 刘雳宇:科学不太冷

主题:微流体力学——一个高冷的科学,但基于3-D微流体芯片可以在患者体外构建出一种模拟血管的三维微环境,帮助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检测及治疗,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了解最新病情。他的研究证明科学并不冷。

[第44课] 汤敏:错过慕课 就输掉未来

主题:多年专注中国教育改革,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他极力推广互联网教育,呼吁用慕课革命来打赢未来教育战争。

[第45课] 王坚:互联网 数据 计算

主题:王坚领导团队自主研发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2014年,中国的云计算触发了金融、民生、智慧城市等众多领域的变革。他向我们讲述了科技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科技也被这些普通人改变了。使得我们的科技有更多的创新能力,从事这些科学研究的人也被这些普通人感动。

[第46课] 吴昌华:大国担当

主题:吴昌华深切地体会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气候谈判中的翻云覆雨,她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立场和努力。低碳排放,大国担当。她在中国率先推动包括金融机构、企业、政府三方在内的“低碳解决方案”。

[第47课] 郑卫宁:每个生命都应绽放

主题:一个不可思议的人办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业。1999年郑卫宁创办的残友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3700多残疾人就业的高科技企业。今天,郑卫宁又为自己提出新的目标,举办“百城万人”重症残疾人就业计划,他希望每一个生命都可以绽放她应有的光彩。

[第48课] 徐健:发现自然之美

主题:徐健长期深入中国各大自然保护区,用影像记录,用影像科普,用影像保护生态。

[第49课] 张骏:为艺术找到飞翔的翅膀

主题:为我们展现科技的进步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变革,探索电脑技术的发展与美术碰撞的视觉艺术新天地。

[第50课] 黄晓军:人人有供体,白血病不再是绝症

主题:骨髓库再大,找到合适供体的概率仍太小,白血病因此令人生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用10年实践证明,单倍体移植能行!父母兄弟、叔舅姨姑,都可以是供体,“北京方案”赢得世界尊重。“常识是一个时代对某些问题的偏见,而创新就是挑战常识的过程。”正是秉持这个信念,黄晓军带领团队解决了全球未曾解决的医学难题!

[第51课] 刘建明:智能电网,改变你我的生活

主题:原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主任刘建明想告诉你,有了智能电网,生活更智能。未来,有电就有网,人类将共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52课] 罗宁:在爵士乐中找到自己的爱丽丝

主题:爵士乐是什么?著名爵士钢琴音乐家罗宁说,爵士乐是自由,是包容。所以,爵士乐允许弹错音;所以,爵士乐可以表达《霸王别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丽丝。”罗宁用爵士演绎传统中国音乐,带着他的中国心走向全世界。

[第53课] 王薇:搭建传统手工艺复兴的桥梁

主题:日本的漆器、瑞士的机械表、法国的手工服饰……传统工艺不仅传承文化更意味着更高价值。比较起来,中国传统工艺似乎仍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在黔东南侗寨,被老手艺深深打动的王薇决定搭建一个桥梁,链接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传播发展传统手艺。

[第54课] 周子书:创造城市地下共享空间

主题:“北漂”蜗居的阴暗地下室?还是可共享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师周子书说,一个地瓜可以掰成两半来分享,改造社区闲置地下室,充满设计感的“地瓜社区”就可以成为新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并重构地下与地上人群的关系。如果把北京1.7万套地下室连起来,我们将拥有一个美好的“地下城”。

[第55课] 杨艳武:灾害来临,你能成为幸存者吗?

主题:刚刚过去不久的天津港大爆炸令人心有余悸,灾害来临,你能成为那个幸存者吗?从汶川到玉树,资深公益救援志愿者杨艳武参加了160余场灾害现场救援,却决定转而致力于公众防灾救灾知识的普及。从举国救灾到举国减灾,这个转身太必要!地震了,到底该不该躲在桌子底下?

[第56课] 朱慧珑:从集成电路看工程创新

主题:集成电路,一个略显沉重的话题。自给率不到10%,2014年进口量超过2100亿美元,远超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千人计划”专家、中科院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信首席科学家告诉你,要与欧美决胜未来,必须实现专利布局“你中有我”的制衡。工程科学家,就是要完成工程创新这最后一公里。

[第57课] 刘鹏:探索微观世界的神奇之光

主题: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利用和开发光资源的历史,人造光源——同步辐射光源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物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一种最先进的、不可替代的工具,并且在民用和工业等方面都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今天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和应用,就是明天的文明史。

[第58课] 付永:重新想象教育

主题:在他的带领下,一支“童子军”重新踏上了中缅远征路;在他的组织下,一群青少年成为了首支在西沙进行海岛生存体验的国内团队……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上百个孩子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第59课] 朱竞翔:当轻建筑遇到城市

主题:在城市的有限空间内,他的团队用16个小时搭建起了一个国际低碳会议中心,在使用两年后仅10小时便可完全拆除,所有材料均可再次利用。他的团队研发出了六种新型建筑系统,并在海内外广泛成功应用。在他眼中,轻型建筑如同“灌木”,在钢铁水泥的“树林”中,需要前者的加入,城市才会获得“物种”乃至“生态”上的多样性。

[第60课] 周伯洁:种一棵活百年的树

主题:8年前,在她的努力下,甘肃通渭县成功种植了近10万亩大果沙棘生态经济林;3年前,因为她的推动,2400亩石崖茶生态经济林落户广西自治区金秀县;今年,她又借宁夏自治区固原县的1800亩枸杞生态经济林,打造出了一套生态扶贫的新模式。

[第61课] 廖洪恩:裸眼3D呈现未来

主题:他研制出世界首台用肉眼直接可视、5米以上图像纵深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首次实现了微创手术治疗的立体空间透视导航。医用立体导航、三维立体医学影像、尖端微创诊疗一体化系统……今天,裸眼3D已为医生与患者带来福音; 明天,我们用裸眼3D透视更多的未知;;未来,裸眼3D将呈现整个世界。

[第62课] 苏清华:我的家庭美育观

主题:苏清华老师告诉我们,孩子学画画应该顺其自然,培养孩子通过自己的画画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世界,她倡导把艺术教育融入家庭,通过家庭艺术生活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同时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可以让一家人远离电视、手机等机器,既陶冶了情操,又提升了家庭幸福感。

[第63课] 陈凯:爱我,就给我写份遗嘱吧

主题:遗嘱不仅是传承财产,更是传承责任和爱。陈凯通过一个个现实生活案例,告诉我们立遗嘱是一种生活智慧,规范地立遗嘱有利于家庭的幸福传承和社会和谐。

[第64课] 刘正琛:用爱自己的心爱别人

主题:讲述他患白血病之后发起建立中国大陆第一个民间骨髓库,以及在这期间所历经的磨难和艰辛的故事,他用自己传奇式的经历,诠释了“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的理念,他发起的新阳光慈善基金会成为国内唯一专注抗击白血病的民间慈善组织。

[第65课] 唐然: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主题:这是一位85后女设计师对过度消费、过度生产的担忧,她倡导设计必须治愈人们对生产的执迷,引导真实的需要,而不是创造需要,设计应为社会的健康和幸福做贡献,她希望通过一个新的设计模式,实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幸福感不再来源于购买,而是基于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和思考。

[第66课] 张韬:我是回乡种地的农二代

主题:他是医生,他是农二代,他是不愿啃老的85后,他是带着伙伴回乡的新农人,种地两年收获几百万!他带着浓重的乡音兴奋地表示:“只有农民最了解农村,只要我们回来,家乡就会变好!”

[第67课] 李帆: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主题:从事10余年一线艺术教育的他,用“思维转换”去玩转课堂,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他的眼中,不存在什么“艺术不可教”。作为央美教授的他,把自己的“研究生班”开进了幼儿园。

[第68课] 于西蔓:绘一座彩色的城

主题:她是国际知名色彩大师、“中国色彩第一人”。上世纪末,她创办了国内首家色彩咨询机构,提供了从个人到建筑、再到城市的全系列色彩概念设计。也正是由于她在城市色彩方面的成功规划,使十余个国内城市拥有了不同寻常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改善了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69课] 文仲慧:大数据下的隐私攻防战

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有无数双眼睛在窥探着最私密的个人信息。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像是一部活生生的谍战剧,我在明、敌在暗,数不清的数据陷阱环绕在周围。如何能躲过“暗算”?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顶级专家将给我们传授制胜法宝。

[第70课] 董长军:生态摄影的呐喊

主题:2011年,他创办了“人与环境摄影大赛”,连续五届,吸引了近20个国家或地区的摄影爱好者积极参与。他建立了国内首个关注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像传播平台,以“影像传递影响,生态改变生活”为理念,唤起公众和社会对环保的持续关注和投入。

[第71课] 刘破资:诊断抑郁症的痛点

主题:他用了8年的时间,针对抑郁症进行了精确的诊断和分类,帮助了数以千计的患者成功击败病魔,彻底走出了“抑郁”的阴影。

[第72课] 潘幸知:情感自立与婚姻

主题:她创办了国内最大的情感咨询陪护平台,覆盖拥有百万用户的华人情感圈,并帮助数以万计的女性成功解决了情感困惑。在与咨询者沟通的过程中,她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婚姻的理解都存在着误区,她希望帮助女性改变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第73课] 杨晔:谁偷走了你的好奇心

主题:他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学专业,曾担任《中国国家地理》野外科考专家、BBC《美丽中国》的副导演,但他却没有成为一个生物学家,而是投身于被称为是“美丽而无用的科学”——博物学领域,创办了一所面向孩子和家长的探索学校,并让身边所有的人“重拾好奇”。

[第74课] 张良:行走在僵硬教育之外

主题:泉源项目重新解构高中教学,受到整个教育界关注,多家名校加盟。2015年1月获得联想—友成公益基金会教育信息化案例全国大赛第二名。

[第75课] 张锐:移动医疗的变革与传承

主题:中国的医疗系统“生病”了。如何解决这个系统性的问题,用传统的方式?还是……一群有志之士正在尝试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破解这个难题。

[第76课] 易昕:人生选择宽门与窄门

主题:已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自然之友、瓷娃娃等超过5000家组织提供数据化的联系人管理方案,帮助NPO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管理、筹款与传播。她一直在思考:我们到底要为这个社会做什么?

[第77课] 王鹏:雪豹不再是传说

主题: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无人区里,除了那些濒危的野生物种之外,还有一群“追逐”雪豹的人,他们克服孤独和恐惧,忍受着跑了136万公顷一无所获的失望,只为了拍中国最好的生态环境纪录片,一次次挑战着生命的极限。

[第78课] 陈曦:音乐是与自己的对话

主题:他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上最年轻的首奖获得者,他用对音乐的理解和个人魅力征服了全球乐迷,他是唯一拉过三百年世界名琴“红宝石”的中国演奏家,“知音难求”,他说:音乐是与自己的对话。

[第79课] 王伟力:假如给你三天黑暗

主题:他为盲人建立了心目影院,用讲述的方式来补全对白外缺失的画面,从而达到“看”电影的效果;他为盲人设计的专利服务,被各大银行购买……在可持续的发展中,他为盲人点亮黑夜里的“灯”。

[第80课] 冉浩:超个体,自组织下的蚂蚁群体行为

主题:蚂蚁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一亿多年了,它们会放牧、耕种,它们会盖“摩天大厦”,它们会“大军团作战”,它们会“自组织”,它们会在死亡来临前把生命的希望留给伙伴……人类应该向蚂蚁学习。

[第81课] 崔峤:艺术是对生命的热爱与好奇

主题:她是“现代舞教母” Pina Bausch中国首演的组织者,她与德国作者电影大家文德斯和伊朗“传奇导演”阿巴斯是忘年交,她还曾在去年策划组织了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她坚持认为,艺术就是热爱生命,并忠实于自己的好奇心。

CC讲坛演讲专区

学校: CC讲坛

讲师: 多人

集数: 80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其他 演讲

课程简介: CC讲坛是北京君和创新公益基金会创办的公益性讲坛。讲坛秉承“创新引领未来,传播改变世界”的宗旨,致力于搭建一个发现和传播能够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的平台。CC讲坛的愿景:社会更和谐 生活更美好CC讲坛的宗旨:创新引领未来,传播改变世界CC讲坛的使命:鼓励社会创新,传播创新思想,弘扬创新文化,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