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光影联姻:人类学与影像的百年恋情

主题:本讲主要讲述影像人类学之所以成为人类学分支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础。从人类学的发展情况而言,19世纪末,人类学从一门书斋学问变成了田野科学。实证主义立场与参与观察方法,决定了它对于视觉工具的需求,而几乎在同一时期,摄影术与电影术的发明,则让人类第一次掌握了“客观”表现现实世界的能力。从此,影像与人类学相伴相随,共同走过了百年的时光,影像人类学也从早期单纯记录素材的方法,发展成当代最有生命力的人类学分支学科。

[第2课] 图腾先祖:用影像记录人类文明的先行者

主题:本讲主要讲述早期将影像运用于人类学事象记录与表达的欧美人类学者与纪录电影作者。他们通过摄影与电影等方式,对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社会进行了宝贵的记录。其中,美国摄影师爱德华·柯蒂斯历经13年拍摄,出版了有关北美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摄影巨著《北美印第安人》;法国犹太人阿尔伯特·卡恩则在1908年至20世纪30年代之间为全球50多个民族摄制影像;美国纪录片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创作的《北方的纳努克》,则被认为是影视人类学的开山之作。这些用影像记录人类文明的先行者,成为当代影像人类学的“图腾先祖”。

[第3课]百家争鸣:影像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与代表人物

[第4课] 中国风范:影像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主题:本讲主要讲述以影像方式进行有关少数民族或传统文化的记录和展示,在中国经过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电影人、摄影师以及人类学家已经开始了创作民族志影像的工作,但大规模的摄制民族志电影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电影制片厂合作完成的16部“民纪片”。20世纪80年代,随着影像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引入,中国人类学家也开始逐步将影像方法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将影像人类学在中国的田野上发扬光大。

[第5课] 田野灵光:如何用影像民族志从事人类学研究

主题:本讲着重讲述可运用于田野调查的影像民族志方法,展示该方法的文化立场、基本准则、技术环节、表述方式等,对有志于从事影像人类学研究和创作的受众进行方法论启蒙。

[第6课] 社区影像:“参与式影像”的文化传承与赋权

主题:本讲主要讲述当代影像人类学的一种新趋向:传统上被视为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原住民、少数民族,在文化自觉与影像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影像创作的行列之中,拍摄出表达他们的主位文化观念与社会价值的民族志影像作品。这一最早发源于北美与南美洲的“参与式影像”,如今也成为中国多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兴文化现象,不但传承其传统文化,也以影像赋权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多重主张。

中央民族大学公开课:影像中的人类学

学校: 中央民族大学

讲师: 朱靖江

集数: 6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文化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影像人类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六讲的内容,对于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主要流派、基本理论、主要方法以及在中国的学术发展与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引导学生掌握影像人类学的学术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