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道与世界
主题:道家讲“道”。何谓“道”?本讲从道与万物的关系入手,阐明道既是万物的来源,也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元素。要理解这个问题,霍金的《时间简史》是个重要的理论参照系:宇宙诞生之前的那个“质点”或那种超然的物质,既是万物的来源,也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元素。道就是那个“质点”或超然之物。
[第2课]
道与人生
主题:《道德经》的人生观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格言,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紧密相关的是道家的生命修行学说,“抱朴守一”、“静观玄览”便是道家生命修行方式的简要表述。
[第3课]
“马非马”的奥秘
主题:老子讲道理,庄子讲故事,以事明理。借“马非马”之喻,庄子指出人类所见之马仅仅是人类认知机制的产物,绝非马自身的真实面貌,并通过“是”与“彼”这两个概念对彼此关系作了深刻阐述。这比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现象”与“物自体”理论早了两千年,彰显了中华先贤的超然智慧。
[第4课]
真人与真知
主题:“庄周梦蝶”“鼓盆而歌”,这一系列看似荒诞的故事,阐明了“齐死生”的道理。通过“真人”“至人”的故事,庄子揭示了道家的生命修行学说。“真知”是基于生命修行的直觉知识,是与感官知识完全不同的超然知识。
[第5课]
人性的善恶
主题:什么是人性?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本讲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学说,揭示了其共性和本质。儒家重视学习和教育,重视人的培养,从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道理,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对中华民族的品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
君子的人格
主题:中华民族用“君子”“小人”品评人物,乃基于儒家学说。所谓“君子”,内心恪仁,行为守礼;“小人”则与之相反。墨家讲“兼爱”,高尚而不切实际;儒家讲“仁爱”,平实可行。中华民族之为礼义之邦,正与儒家君子学说有关。
[第8课]
强国之策
主题:秦统一中国,这是法家政治策略之功:发展生产,立功受奖,物质激励,惩罚懒惰。秦帝国二世而亡,这是法家策略之过:权力失控,律条苛刻,民不聊生。一言以蔽之:法家学说,长于竞争,短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