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微博的兴盛与特征
主题:本讲讲述在网络传播的世界互联背景下,微博兴盛的社会现实缘由、强大传播功能的鲜明特征。2007年微博出现在美国。2009年是中国微博“元年”。2012年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网民中的微博用户比例达54.7%。微博之所以迅速成为网络传播新宠,其勃然而兴是社交网络发展便捷化与资讯媒体演进精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微博备受关注的强大传播功能,深刻体现了当代大众传播互动性、即时性和裂变性的新特点,具体展示出社会草根“知情与表达”追求的时代新变化,社会管理需要关注的新特征。
[第2课]
微博的品类与价值
主题:本讲讲述微博的不同品种、类别,紧扣其新媒体传播优势,深入、辩证阐释它作为社会“微动力”的复杂表现和影响。微博的出现,开创了网络传播全媒体时代,即它以文字、图片、声像、视频等不同形式形成网络传播新机制:在“点对面”的即时传播中迅速形成围观与互动,因围观与互动产生信息影响的“核裂变”,从而实现“微动力”的强大社会效果。不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微博用户的构成也由此体现其“自媒体”的多样性:成为个人、组织、企业的不同传播载体;形成政务、公益、销售等不同需求的文本;其传播应用无处不在。而由此,微博深刻体现出“微动力”积极与消极社会影响的复杂性。因此,“博识”微博,是全方位的,辩证的。
[第3课]
微博如何由“微”而“威”
主题:本讲讲述作为网络文本,微博的“微写”是对传统新闻文体写作的超越,即从传统的“内容为王”走向“知微见著”,态度鲜明,体现出“微写”与立意、构思密不可分的内在一致。 与传统新闻文本的长篇大论相比,微博以140字为限的写作,是“微写”。因此,微博的效果更在于内容、观点的选择与表达上,这就是知微见著。作为网络文本,微博的微写,让受众特别关注的是:吸引眼球的标题、具体的事件和引起共鸣的情感、观点。在积极的立意和巧妙的构思下,“微写”因其容量的微,才更激发了受众对信息内容的强烈关切,提升微博的传播力、影响力,微博因而成为新闻现场、问政舞台、反腐工具的利器,产生“威力”,微博由此实现由“微”而“威”。
[第4课]
微博写作“七法”
主题:本讲讲述微博“微写”的7种方法。这7种方法基于微博突破传统新闻文体的革命性变化。微博从信息传播平台的Twitter和网络日志衍变而来,因其交流与传播目的,突破了单纯的记叙文本范式,具有了新闻传播价值与影响的自媒体功能。它突破文本的另一含义,是微博写作的不同形式混搭:文字、图片、声像、视频等或单纯成文本或组合成体裁,既有图有真相,又互动形成聚集效应。“微写”的7种方法,是在此基础上的总结与探索,既是具体的写作技巧,也是微博的新闻体裁表现特色,包括导语式、评论式、公告式、广告式、长微博、文学体、仿写体等7种。与一般的写作方法总结不同,微博“突破文本”具有突破传统新闻文体的革命性意义,因此这“微写7法”,是“秀”好微博的具体要领与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