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美的本质和艺术的起源(一)

主题:一、上大学与大学教育的使命,通过对人类审美发展史的研究分析,培养青年对事物的认识力、判断力、远见力和洞察力,提升科学思维素养。二、对美的本质进行探索,力求以最切合实际的分析来揭示艺术的本质。

[第2课] 美的本质和艺术的起源(二)

主题:一、艺术是意识形态的产物。美究竟是什么?美的规定性到哪里找?通过物种的生命本体现象,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引发人们对人的精神生产——艺术活动的思考。二、提出美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的新概念,审美活动是人将现实的感性对象作为自己生命对象的塑造过程,其意义在于鼓舞人们去实现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

[第3课] 美的本质和艺术的起源(三)

主题:一、审美具有两个重要因素,即:生理内容和社会内容。审美活动是追求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活动,一切与之相悖的都无助于人类的进步。二、艺术的起源,人类思维的形成,原始洞穴壁画并非人类审美活动的产物。万物有灵论与巫术崇拜;巫术崇拜与绘画样式;不能将绘画、雕塑样式等同于艺术;样式可以为艺术服务,也可以不为艺术服务。人类的审美思维在劳动中形成,劳动使人摆脱了巫术崇拜,上升到了图腾崇拜的历史新阶段。

[第4课] 奴隶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一)

主题:一、劳动使人类由巫术崇拜上升到了图腾崇拜的历史新阶段,并由此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生命活动的全新的思考。二、图腾崇拜是人类意识的质的飞跃,劳动创造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并由此打开了人类通往美的世界——对人生命力赞美的艺术之门。三、后原始时代的反自然、反社会、反人性的宗教迷恋。四,破除单一血缘的旧氏族社会体制,向多血缘、多民族国家体制的转移;王权时代的到来。奴隶制及奴隶主阶级的形成。从埃及金字塔和中国青铜器探索奴隶主阶级的“强力”意识在艺术上的表现形式。

[第5课] 奴隶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二)

主题:一、通过古希腊雕塑,展现古希腊民族在创建奴隶制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完美地体现了“强力”时代的审美特征,开创了现实主义艺术的典范形式。二、揭示古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维护既得利益,不惜制造荒淫的色情文化和血腥残暴的暴力文化,以及新生的基督教反抗暴力,崇尚仁爱思想的崛起,反映出旧的奴隶制不可避免地走向历史的终结。以“强力”向“暴力”转化的历史史实,唤起人们对历史发展的深层思考。

[第6课] 封建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一)

主题:一、农业文明在华夏地区的形成。铁器的诞生为小农经济的到来提供了物质准备,百家争鸣为封建文明的到来做了思想的准备。奴隶制旧的暴力观受到德行观的挑战,但新思想、新观念也得在历史的反复教训中才能被人们认识和把握,楚汉之争以“恃德者倡,恃力者亡”宣告了暴力观的失败和德行观的胜利。二、东西方审美差异论批判,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的科学性,阐释了东西方并不存在什么审美的差异,所谓的差异不过是以往人们对历史解读的误区。

[第7课] 封建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二)

主题:一、中国封建社会德行思想在魏晋时代得到了士大夫阶层广泛的倡导,在艺术领域出现了画圣顾恺之、书圣王羲之和理论大家谢赫等一批领军人物,他们开创了轻物欲、重简朴的文艺新风。二、代表贵族审美趣味的“绮罗人物”与代表士大夫审美趣味的“水墨人物”这两种审美风格的差异,实质是背离德行与坚守德行在审美上的反映。三、水墨山水画的出现更是以清寒淡泊构成了时代审美的主旋律,在坚守德行观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第8课] 封建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三)

主题:一、花鸟画作为人的生命力的载体,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水墨艺术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华民族的品格、品行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二、自宋代起,市民阶层和商品经济的形成,促使文艺的内容和风格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首次大规模地出现了妇女儿童题材,甚至静物画等具有资本主义审美倾向的文艺作品。三、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执政集团及其知识精英,对新生的市民以及资本主义萌芽进行了严厉地禁锢,最终形成反人性的禁欲主义。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恶俗文化的泥潭不能自拔,“德行”转向自身的对立面,成了反动的“禁欲主义”。

[第9课]资本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一)

[第10课] 资本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二)

主题:一、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历史功绩;资本主义“油画”新样式的诞生;尼德兰式的反封建斗争;新生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的诞生,使艺术发生了质的变化,风俗画、风景画和景物画应运而生,在讴歌现实物质新生活中大放光彩。二、代表法国贵族阶层审美趣味的十八世纪洛可可艺术,以极尽妖艳,华丽的女性形象,折射出法国没落贵族的群体堕落。三,从夏尔丹的被推崇,反观洛可可艺术,不难发现洛可可艺术的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贡献。

[第11课] 资本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三)

主题: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确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为终结封建社会奠定了全新的思想观念,大卫古典主义艺术为召唤起人民义无反顾地实现这个理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安格尔的古典主义却丧失了继续革命的意义,因此被浪漫主义取代是必然的。二、浪漫主义不仅受到了封建复辟势力的围剿,也引发了新生的资产阶级的反感,由此暴露出“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而批判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命运,更使人们意识到在私有制下谈论自由是多么地荒谬。于是,一个消解作品中的社会内容的新艺术必然应运而生。

[第12课] 资本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四)

主题:一、印象派为满足资产阶级的喜好,开启了把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到纯形式的审美,社会内容第一次被驱除出了文艺的舞台,这对维护资本主义立下了不朽功勋。而当初为资产阶级反抗封建神学立下汗马功劳的现实主义却被打入了冷宫。二、追求精神领域里的个人自由在不同于传统、不同于自然、不同于他人的所谓“三不同”中逐渐膨胀,资本主义文艺最终迈上了把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注意力引向“生活之外的迷狂”的文艺发展方向。

[第13课] 资本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五)

主题:一、揭示梵高艺术现象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二、从来就没有不受社会制约的艺术个性。三、现代抽象主义在实现把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转向“生活之外的迷狂”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毕加索的艺术现象中,人们也不难发现,毕加索回到人性上来就不得不回到现实主义艺术上来,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四、拒绝思想的质疑;“格尔尼卡”的尴尬;三岁幼儿戏耍史学大家;那些让大师“庸俗”了的可怜观众;“小便池”进了大展厅;“无标准、无本质、无主题”的后现代新法则;重蹈荒诞、色情、血腥文化的历史覆辙;“自由”在向自身对立面的转化中迈向“妄为”的不归路。

[第14课] 资本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六)

主题:一、中央情报局是美国现代艺术的操盘手,打造美国自己的原生态现代派画家,用现代艺术进行意识形态文化冷战。二、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表明反自然、反社会、反人性的恶俗文化是一切旧统治阶级的腐朽精神的共同表现形式,是自由走向其对立面成为反动的妄为的必然。

[第15课] 社会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一)

主题:一、形式应为内容服务;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为自身命运而战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艺术;为什么要坚持现实主义?苏联时代文艺的不朽乐章;沉重的代价;历史的反思。

[第16课] 社会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二)

主题:一、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为俄罗斯民族争取自身命运而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完美统一,为艺术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二、从精神生产的发展演变规律中,显现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清晰轨迹,找到了人类未来前行的方向。

[第17课] 社会主义社会美的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三)

主题:一、社会主义苏联的诞生,工农兵和社会主义建设者首次以主角的形式登上艺术的舞台,苏联社会主义文艺产生出一批不朽的历史巨匠。二、苏东社会主义被颠覆的沉重历史代价与历史的反思。 三、社会主义的历史远景。

清华大学公开课:审美的历程

学校: 清华大学

讲师: 帅松林

集数: 17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历史 艺术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课程简介: 审美的历程是目前国内艺术史和艺术鉴赏等类型课程中,首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各个社会历史条件下审美观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展开全面的历史研究的一门课程。在揭示一个新的审美观的形成中,始终坚持辩证的研究态度、方法,以科学发展观阐述在人类审美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要坚持对旧的审美观合规律部分的继承,更要坚持对旧的腐朽部分的历史批判和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