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秦人建国道路

主题:秦人建国,走的是武力开拓、法家统治的历史道路,这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其建国历时非常之长,如果从秦襄公算起,有五百多年,从秦孝公算起,也有一百多年。他们经历了诸侯、霸主、国王、皇帝的历史进程,国家的公共权力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中央集权的统一大王朝。秦人建国的历史力量在于广泛的社会动员,同时适应了国有制转变为私有制、贵族制转变为官僚制的这样一种历史潮流。

[第2课] 汉高祖刘邦开国

主题:汉高祖刘邦从参加起义到建立西汉王朝,前后只有八年,为时至短,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刘邦顺应了平民正在兴起这一历史潮流,搭上了农民起义的车。他用人有过人之处,《汉书·高帝纪》有经典性说明:“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刘邦胜在“宽”,这和秦朝的“严”形成对比,也和项羽的“暴”形成对比,这是他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他尊重历史,反秦政而承秦制。由此,刘邦开创了西汉王朝。

[第3课] 汉初黄老政治

主题:汉初改变秦朝的法家政治,实行黄老无为的道家政治,与民休息,成功地巩固了新王朝,避免了秦的覆辙。汉初道家政治,使国家摆脱了战国以来几百年的战争轨道,转入和平建设,为西汉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道家政治给社会以充分的尊重,使其能自我发展,造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向上的经济趋势,使西汉平民政权的“文景之治”达到了与西周“成康之治”相媲美的境地。

[第4课] 汉武帝开疆

主题:汉武帝雄才大略,独尊儒术,在儒学思想指导下积极有为,把西汉王朝推到了鼎盛时期。汉武帝开疆,设立了26个郡,奠定了中国的疆土,“中国之教得于孔子,中国之政得于秦始皇,中国之疆土得于汉武帝”。汉武帝开疆是与内政建设相辅相成的,他在政治上设中朝、设刺史、实行察举、削弱地方势力,经济上盐铁官营、朝廷铸钱、算缗告缗、均输平准,这些措施都是在同时期完成,内兴功利,外事四夷,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孤立看待。西汉一代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都集中出现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是这个灿烂时代的总代表。他也有失误,例如生活奢侈,用民力过急。但他能在临死前两年颁布轮台罪己诏,稳定了局面,澄清了思想,使西汉转危为安。汉武帝是对历史有贡献的卓越的政治家。

[第5课] 西汉出宫人制度

主题:西汉出宫人制度经历三个阶段:武帝以前,包括武帝,是创立和完善阶段,昭、宣、元时期奉陵制取代了出宫人制,成帝以后为复活阶段。夫人在汉初是仅次于皇后的贵妾名号,美人至少使六品,属于媵妾,低夫人一等。武帝以后,夫人失去品级名号意义,成为昭仪、婕妤、娙娥三品贵妃的泛称。春秋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本身的价值相应提高,人殉制、妻妾殉葬制日益受到否定,这一潮流构成西汉出宫人制度的历史背景。战国后期以来的战争环境,使得家庭毁灭与重组的频率很高,从而形成了西汉妇女改嫁成风的历史现象,此风俗构成西汉出宫人制度的社会基础。

[第6课] 东汉宰相制度

主题:宰相有两种权力,“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东汉三公司徒、太尉、司空由西汉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演变而来,权力没有西汉大。东汉中枢尚书台由西汉少府所属“通章奏”的尚书演变而来,权力逐步加大。东汉尚书分割了三公的封爵权、复案权及部分铨选权,但尚书不是宰相,三公仍然是宰相,尚书成为宰相在三国时代。尚书权力的加强,造成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的体制条件。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发展的线索是由内到外。

[第7课]求才令与汉魏嬗代

[第8课] 诸葛亮与《隆中对》

主题:东汉末年董卓、袁绍、曹操迭兴,长江流域为刘璋、刘表、孙权所据,刘备集团困于缺乏领地、缺乏谋士的境地。诸葛亮《隆中对》洞见天下形势,为刘备集团的发展构建了两步走的战略规划,促成孙刘联合抗曹,造成刘备跨有荆益之局。《隆中对》战略目标的基本实现,说明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人造出来的。夷陵之战以后,《隆中对》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未能完全实现,说明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山西大学公开课:秦汉三国政治史专题

学校: 山西大学

讲师: 卫广来

集数: 8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历史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课程简介: 本系列讲座,内容涵盖先秦、秦汉、三国时期。课程共分八讲,讲述了秦汉三国政治史专门知识,包含大量知识信息,而且包含学术思想。课程注意阐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阐发中国文化的优秀元素,在学术教育过程中,渗透传统的人文教育。课程每个讲题,在核心内容上都有相当的深入,核心内容以外的问题,不能一一展开,也给出研究的思路和视角。此课除了让学生获得高于通史课的专门知识和一些学术素养,可能还会对同学思考专业的学术问题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