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水肿病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主题:中医学重视继承与实践。本讲主要介绍水肿病的概念,限定水肿病的范围,然后追本溯源,讲述水肿病的历史沿革,从历史长河中了解古代、现代医家对于水肿病的认识,梳理学术发展脉络,展示历代医家在继承基础上的学术创新成果,为现在临床提供有益借鉴。

[第2课] 水肿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主题:中医学有自己特定的病名及其临床表现、转归及预后。在临床过程中,疾病的种类繁多,要求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进行相应的诊治。本讲通过水肿病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穿插讲述病例,以便更好的掌握水肿的疾病诊断,了解其临床表现及与相似症状疾病的鉴别,能更好地的服务临床。

[第3课] 消渴病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主题:中医学重视继承与实践。本讲主要介绍消渴病的概念,限定消渴病的范围,然后追本溯源,讲述消渴病的历史沿革,从历史长河中了解古代、现代医学家对于水肿病的认识,梳理学术发展脉络,展示历代医家在继承基础上的学术创新成果,为现在临床提供有益借鉴。

[第4课]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主题: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与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本讲主要介绍消渴病的发病原因及病机,消渴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等相关,以热伤气阴为病机,病位主要在肺、脾胃、肝肾。了解其病因病机,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第5课] 消渴病的临床思维与证治举例

[第6课] 中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主题:中医学认为,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本讲主要介绍中风病的诊断要点,包括中风病的临床特征、先兆症状、鉴别诊断等内容。

[第7课]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主题: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的发生是建立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之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外因引动,导致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而致,急性期与恢复期具有不同的病机特点。本讲主要介绍了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风病的病位、病性和病机转化等内容。

[第8课] 中风病的辨证要点

主题:中风病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在临床中应当把握其辨证要点方可保证辨证用药的准确。本讲主要介绍中风病的辨证要点,如辨病位深浅、辨病势顺逆、辨闭证脱证等;中风病的治疗原则:急性期祛邪为主,恢复期后遗症期以扶正祛邪为主;辨证思路以及各基本证候要素如风、火、痰、瘀、气虚、阴虚等的主要临床表现。

[第9课] 中风病的分证论治

主题:中风病临床表现多样,以风、火、痰、瘀、气虚、阴虚六个证候要素较为多见。在临床上多表现为中经络:肝阳暴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热内闭清窍证、痰湿蒙塞清窍证、元气败脱证等证型。本讲详细介绍了中风病主要证型的症舌脉、治法、方药等内容。

[第10课] 中风病的调摄与预防

主题:中风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故而中风病的调摄与预防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讲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急性期的护理与调摄;中风病的康复治疗,需重视“松”和“静”的指导思想;中风病的预防,强调“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以及证候演变规律等内容。

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开课:中医内科学选讲

学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

讲师: 赵进喜、高颖

集数: 10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国内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课程简介: 中医内科学是应用中医理论和思维方法,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调护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课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实际上也是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疾病包括肺系、心系、脑系、脾胃、肝胆、肾系、气血津液、经络肢体等多种病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病证名、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预后与调护。突出中医理论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