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惊涛拍岸:经济全球化风起云涌

主题:经济全球化应该说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产物,一般来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5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 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主要有四大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第四是投资的全球化。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反经济全球化浪潮也在兴起。反对经济全球化主要的理由: 一是认为全球化扩大了贫富差距;二是通过跨国公司推行了新的殖民主义;三是认为通过跨国公司转嫁了环境危机;四是认为会危及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甚至会危及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五是认为经济全球化会使得本国的产业空心化。 究竟应该怎么来看待经济全球化? 我们认为:第一,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大势所趋 而且已经成为了现实的大潮,所以我们一定要去顺应这股潮流;第二,经济全球化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尽量做到趋利避害;第三,反经济全球化的思潮批判成分多 但是他们提出的替代的方案很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我们也只能选择次优。

[第2课]穿越时空: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

[第3课] 辽阔疆域:国际金融的持续扩张

主题:虚拟经济是由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历史现象,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虚拟经济发展的规模已经相当巨大。客观来讲,虚拟经济加速了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对一个国家的资源配置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监管,就有可能对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冲击。国际金融的持续扩张也表现在它的持续创新上,它的持续创新又表现为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发展。创新不够不好,但是要是过度创新又没有受到约束也会带来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就说明了这一点。与金融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债务。从历史上来看,很多国家都出现过债务问题, 但是为什么2009年这一次的债务危机大家会那么关注呢? 这就与经济全球化有关,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出现问题连带着很多国家就会出现问题。此外,欧洲债务危机固然值得重视,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债务问题更值得让人担忧。相比之下,中国虽然没有爆发债务问题,也没有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问题,但是有关的几个现象如地方债务问题、影子银行风险问题、房地产泡沫等问题,却值得我们警惕和防范。

[第4课] 中流砥柱:国际投资的迅猛增长

主题: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动,而直接投资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跨国公司的大量增加。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阶段它的投资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均GNP在400美元以下,这个阶段基本上没有对外投资;第二个阶段是400到2000美元,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出现对外投资了;第三个阶段是2000到4750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开始上升;第四个阶段就是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这个阶段不仅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快,而且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超过了引进外资的规模。跨国公司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16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是其萌芽时期;第二个阶段是缓慢发展时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迅速发展的时期。目前跨国公司占据了世界投资的90%左右,世界贸易的80%左右。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在海外独立投资、合作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来进行。最后我们就来分析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TCL,一个是海尔,这两家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应该说是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

[第5课] 求同存异: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

主题: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有: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干预的间接性、经济运行的法律化和经济活动的创新性;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强劲有力的国家干预等;以瑞典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福利社会主义”转向了“基金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模式有:东亚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赶超型经济政策、政府主导型的体制、外向型的发展战略等,但是东亚模式也有它的问题,如容易导致急功近利的倾向、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约束、容易出现政企勾结的问题等。在发展中国家当中,还有一个模式值得重视,就是“金砖五国”的崛起和合作模式。“金砖五国”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互补性,其中中国是“世界工厂”,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 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南非是“世界钻石天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竞争性;二是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 ;三是这些国家各自都存在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当然再多的差异,再多的矛盾和再多的竞争,也不能阻碍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 所以我们相信“金砖五国”应该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第6课] 大国崛起: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主题: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实行了一种偏贸易保护的政策,应该说这种政策使我们获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确实让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起点是1980年, 我们创办了经济特区;1984年,又进一步开放了沿海城市;1990年,继续开放了上海浦东新区;1992年,沿江、沿边、还有内陆省市的一些开放;到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全面融入了经济全球化。中国参与了全球化以后,获得了很多收益,如我们的贸易上升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我们国家一直是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度上升,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五;我们的人民币 成为了区域性的国际货币;等等。在获得收益的同时 中国也要面对很多挑战。其中主要有:如何顺利度过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尤其是如何处理好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如何保障外部资源和能源供给的安全性;如何提高我们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如何健全开放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等等。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的出路何在呢?我们只能走内需和外需两者并重的战略,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要偏重内需的发展。开放的基本方略是:一是要避免“有出口没有产业”;二是避免“有产业又没有技术”;三是要避免“有技术但是没有产权”;四是要避免“有增长没有发展”;五是要抓住机遇,实现开放经济的阶段性转换。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当中 我们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已经从经济小国发展成了经济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一定会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强国。

北京师范大学公开课:走进经济全球化

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讲师: 赵春明

集数: 6

授课语言: 中文

类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经济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和观众深入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进程和具体表现,并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观察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征和基本走向,从而增强国际化视野,提升运用经济学方法观察世界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金融的持续扩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投资的迅猛增长;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全球化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