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序言——养生热背后的冷思考
主题:第1讲是本课程的序言,主讲人结合自身的阅历,在肯定中医养生热潮积极意义的前提下,分析了养生领域存在的混乱现象:养生书籍良莠不齐,养生观点互相矛盾,养生专家鱼龙混杂,养生措施的低俗化、商业化等。并进一步剖析了养生热产生的原因,即在于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滞后、养生行业没有准入门槛、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以及医学专家缺席或行动迟缓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养生乱象的补救措施、防范措施和根本措施。在“每课一招”部分,详细介绍了梳头健脑的方法、功效、主治病症和养生保健作用。
[第2课]
传统文化——中医养生方法的源泉(上)
主题:本讲在讲述“文化”、“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养生知识,是中医养生方法和理念的源泉。之后重点探讨了中国的“和”文化意识对中医和中医养生的影响。提出“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也是中国人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病”、“乱”的产生与特定关系的“失和”有关。因此,治病、治乱,关键是调和。“和”是中医调治疾病的八法之一;而经方中的小柴胡汤则是“和法”的代表方剂;药物当中,善于调和诸药的甘草,应用广泛,功效卓著,因而被誉为“国老”。本讲的“每课一招”,详细介绍了“干洗脸”的方法、功效、适应症和养生机理。
[第3课]
传统文化——中医养生方法的源泉(下)
主题:文以载道。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表达力非常强,能够跨越时空来传承中华文明。汉字也是传承中医治病养生理念的主要载体。本讲以“疾”、“痛”、“時”等几个字为例,分析了汉字可能蕴含的丰富内容。本讲着重探讨了如何从“時”字的造字感悟中医。指出,“時”反映了太阳的运行,反映了阳气的盈缩,反映了阴阳的转化;中医属于时间医学或时相医学,非“時”之气就是邪气,“時”与病密切相关,所以中医开方就是开时间。然后以白虎汤为例,说明了阳明病的症状、病机、治法、方药和疗效机理。本讲的“每课一招”,则介绍了夏季清热解暑经验方——“清心饮”的组成、功效、用法和禁忌证。
[第5课]
解读养生
主题:什么是养生?养生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天年?天年的期限是多久?天年有科学依据吗?一个人的寿命长短由何决定?对于“生老病死”这样的自然规律,养生有能为力吗?这些都是本讲所探讨的问题。本讲的“每课一招”,则介绍了能够缓解腰背疲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开背和撞背功法。
[第6课]
中医养生的方法——从《论语》看孔子养生的智慧
主题:本讲探讨中医养生的方法,选择从《论语》看孔子的养生智慧这一特殊角度,较详细地讲解了“精神养生”、“饮食养生”、“娱乐养生”、“旅游养生”、“生活起居养生”等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在“每课一招”部分,则介绍了点穴治疗脘腹痛的选穴、定位和手法要领。
[第7课]
中医养生的原则
主题:本讲课程的最后一讲。回应第1讲,对中医养生的乱象进行了再思考,提出:开设正统而实用的中医养生课程,讲授养生方法,探讨养生原则,分析养生理念,可以帮助公众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和养生观,防止随波逐流,避免陷入误区。这是解决养生乱象的根本措施。因此,本讲接着探讨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即顺应自然、形神共养、动静互涵、因人制宜、节欲葆精和持之以恒。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医养生的常见误区,提示人们引以为戒。在“每课一招”部分,则介绍了摩腰强肾功法的操作方法、主治病症和养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