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宇宙概观                
              
              
                主题:从太阳系开始做一次快速的太空巡礼。重点介绍太阳及各大行星的主要物理状况,特别是宇宙飞船近距离考察的结果。探讨生命存在的条件并介绍目前对宇宙中类地行星的探寻。再从星系到更遥远的宇宙,从而引发我们的“天问”。              
             
                  
                      
 
              
                
                  [第2课]
                
                
                  怎样认识宇宙                
              
              
                主题:介绍星座、大气窗口等基本知识和望远镜的发展简史。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大型光学和射电望远镜的特点。除了地面望远镜外,还系统介绍了各个波段的空间望远镜的情况。最后谈到理论研究在人类认识宇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3课]
                
                
                  如何测量宇宙天体                
              
              
                主题:介绍如何测量天体的亮度、温度、化学成分、距离和大小。其中包括星等、哈佛光谱分类、赫罗图等基本天文知识,以及造父变星、超新星等用作“标准烛光”的方法。              
             
                  
                      
 
              
                
                  [第4课]
                
                
                  恒星的一生                
              
              
                主题:恒星从星云中诞生,其后经历了漫长的主序星时期,这一时期的能源是核心部分的氢聚变。当核心处的氢消耗殆尽,恒星就演变成红巨星,最后成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对密近双星而言,两颗子星物质交流的结果可能产生超新星爆发、脉冲双星、黑洞高能辐射等不同结局,还有可能发射引力波。              
             
                  
                      
 
              
                
                  [第5课]
                
                
                  星系和宇宙(上)                
              
              
                主题:  星系分类为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重点介绍了活动星系与活动星系核(特别是类星体)的主要特点及物理模型。星系之间的碰撞与并合是近20年来的重要发现,对宇宙结构的演化有重要意义。从星系构成的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开始,介绍现代宇宙学的基本观测事实。